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达斡尔族礼俗】礼仪传统,渊源流长——有趣的装烟礼和请安礼

2009-05-06 11:1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达斡尔族是注重礼仪的民族,这种礼仪传统表现出整个民族顽强的进取精神。尊敬老人是达斡尔族礼节中的核心。以敬老为美德。真诚、热情、好客是达斡尔族礼仪的重要道义基础。

礼仪传统 渊源流长

达斡尔族是注重礼仪的民族,这种礼仪传统表现出整个民族顽强的进取精神。

明清以来的达斡尔族礼仪,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其先祖契丹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同时也是达斡尔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远在辽代,契丹人、汉人,并以中国自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在不断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了汉族文化。

天显元年(926),契丹人建都的“上京”,体现出各族文化交流,尤其是在吸收汉族文化方面契丹人是积极的,不仅在“上京”建有诸多佛寺,而且在城西南没有国子监,孔子庙等。可见在达斡尔族的先人——契丹人的礼仪文化中,已经吸收了中原儒家的封建文化。

明、清时代的达斡尔族礼仪文化已是融合于中原或成为以后的蒙古人,而保存契丹传统最多的达斡尔人,又经历了同化过去,分化出来的过程达斡尔族礼仪文化,深受中原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历经清代二百余年,又是受满族文化影响最深的民族。同时,它又是保留契丹文化传统最多的民族。达斡尔族的礼仪既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也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

尊敬老人 长幼有序

尊敬老人是达斡尔族礼节中的核心。以敬老为美德。

达斡尔人尊敬老人的习俗,在饮食、家庭生活、走路、集会等各种场合无所不在。如全家用餐时,老人先动筷子,晚辈方可吃饭。有一盘鲜鱼端上来,老人吃第一口,年轻人随后品尝。鱼头年轻人绝对吃不到,要留给同桌长者。

按达斡尔族习俗,西屋为上。西屋南炕居首是老人坐卧的地方,北炕是儿子和媳妇坐卧的地方,西炕是客人坐的地方。如果到人家里串门,进屋先给老人请安,然后坐在西炕上,坐错了便是失礼。

长辈相谈,晚辈不能插话,不能同长辈并坐。特别是媳妇与公、婆绝对不许同席对话,一般是站在炕下很敬重地谈话。

晚辈不许在长辈面前吵闹。早晨长辈起床,媳妇装烟送去,准备茶水,伺候用饭,继则儿子、孙子吃饭,最后媳妇自己吃,长幼有序。饭后再装烟送茶。晚上由晚辈铺床。媳妇去娘家回来,哪怕两三天,也要向公婆请安。

达斡尔族敬老讲究辈分,不完全按年龄区分。在礼仪场合严格区别辈分高低,有些年龄不大的人,只要辈分高,也同样受到尊重。尤其是在各种仪式、典礼上,辈大者不管年轻年老,都坐在炕上,辈小的在地下做活,哪怕是年岁较大的人也不例外。

迎来送往 男女有别

平日达斡尔人在家中室内外出入的礼节极严,一般老人行走在前,年轻人在后;女人在前,男人在后。家中大小二门,要由晚辈或年龄小者开关。

客人临门,送男客时,男主人送到大门外,女主人陪送到院中;送女客时,女主人送到大门外,男主人陪送到院中。送夫妻客时,男女主人同送到大门外。老人出门时,晚辈要将携带的东西准备好,套好车或将马备好。等老人上车坐稳,再把马绳交给老人,送到大门外。待老人归来时,前去迎接请安。如果与老人同出门时,年轻人驾车。

年轻人行路时,遇到对面有老人或长辈走过来,骑马或乘车都要下来行礼,必须等老人或长辈走过时,才能乘马或乘车再走。外出归来时,要按辈分向老人请安。

热情好客 真诚相待

真诚、热情、好客是达斡尔族礼仪的重要道义基础。

达斡尔人一般都对人诚恳,厌恶虚伪、狂妄和放荡不羁之举。遇有初次见面客人,必问“哈拉”、相互敬烟,热情招待,愿留下食宿者,铺床备饭,视如家人。如果来客不食主人款待的食物,则被看作是对主人的侮辱和最大的失礼。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