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婚礼有“拦架”的习俗。当迎亲车刚走出没多远,新娘家邻里的小孩和小伙子便用绳子拦住去路,挽留新娘。迎新的人就向他们分发手帕、毛巾、糖果之类的东西,气氛热闹欢快。
按乌孜别克人古老的习俗,新郎家门口要点燃一堆篝火,新娘下车后,要绕火堆走三周,有的人家是用花毯将新娘从火堆上抬过去。据说这样可以驱鬼避邪。新娘由女傧相陪同,一一向公公、婆婆、新郎的兄弟姊妹鞠躬行礼。行完礼,新娘踏着铺在地上的花布或地毯走进新房。这时,女宾们再次唱起婚礼歌“亚尔亚尔”时,新郎也进入新房,和新娘坐在一起。一位年长的妇女拿一面镜子,分别照着新人,问他们是月亮还是太阳,新郎要回答月亮,新娘回答太阳。然后,一对年长的只结过一次婚的恩爱夫妇要在新床上躺一会儿,祝福新人像他们一样恩爱到老。等到闹洞房结束时,已经是夜色阑珊的半夜时分了,客人们纷纷告辞,只留下年长的有威望的妇女和新娘的姐姐或嫂子,向新娘讲授新婚知识,这种人被称为“炎嘎”,男方家要向“炎嘎”赠礼酬谢。
第二天清晨,新娘家的三位妇女端着“伊斯格勒克”(即慰问斋)来看望新娘夫妇,新郎要去岳父家向二老问安。新娘家这天要邀请宾客,举办联欢会(叫作“胡吉尔克派”)。下午,新郎家中举行揭面礼(揭去新娘的盖头),参加揭面礼的都是女宾,新娘的母亲也带着女亲友前来参加。待新郎用丰盛的宴席招待客人们以后,已到了傍晚时分。这时,女傧相带着新娘从帷帘中出来,在她面前铺一块用来擀面的布,新娘的母亲往女儿手上放三次面粉,放三次抓饭,再拥抱新娘三次,意思是希望新娘日后勤持家务。在众人一再要求下,女傧相敏捷地一挥手,蒙在新娘头上的面纱即已揭去,整个房屋欢腾了。
婚礼后的第三天,新娘的父母在家中举办“恰里拉克”,即宴请新郎和他的父母亲友,这主要由朋友、亲人参加的答谢宴会。第四天,新郎父母也举办“恰里拉克”,回请新娘父母一家。两家人都互相赠送礼物表示答谢,增进亲家之间的联系和友情。至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在乌孜别克族的婚礼中,还有“请新娘”和“搬新娘”的活动。“请新娘”就是新郎的亲友将新娘请去作客,“搬新娘”就是新娘的亲友在婚礼后将新娘接走,等新郎带着礼物来请求,才将新娘放回。被“搬走”的新娘,在接回以后,要先在门前燃起的火堆旁边绕行一周,才能进屋。这多少含有戏谑的意思,十分有趣。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