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节是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
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传说很早以前有个侗家姑娘在河边打死了水蛇,救了一条小花鱼。一天,姑娘到河边洗衣,看到龙王的女儿在水面上向天空撒花玩耍,并上前感谢姑娘的救命之恩。从此龙王的女儿常来人间娱乐,龙王知道后将她关了起来。侗家人便聚在江边撒花以怀念龙女。久而久之,演变成花炮节。
还有一个传说是:当时孔明带兵西征驻扎在这里,把火药制法传进来,并用于生产、狩猎中,同时还将古老的灌溉工具水车传给了这些夜郎王国的先民。至今,融江两岸还有很多“吱吱呀呀”日夜转动发挥抗旱作用的水车。相传诸葛亮为了让山里寨与寨之间加强团结,用抢花炮这一竞技项目让人们相互交往、增进友谊。侗族抢花炮习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
花炮节主要内容是抢花炮。花炮由一铁筒制成,内装火 ,炮口放一直径4厘米、用丝线包扎的彩色铁环,铁炮放在鼓楼场中央,举行简单仪式后,即下令点燃花炮,一声巨响,铁环飞向高空,双方队员争先恐后去抢。场上允许挤、抢、护、拦、传,但不能有伤人动作。能够将铁环送上主席台一方为胜。花炮一般一场三炮,也有五炮或更多的。老人们认为一炮福禄寿喜,二炮升官发财,三炮人丁兴旺。所以每一炮双方都会拼命夺抢。花炮节是侗乡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到节期,方圆几十里的各族群众都来参加,任何村寨都可以组织抢炮队。抢花炮据说有数百年历史了。
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花炮节也是侗族青年男女开展社交活动的节日。各寨的小伙子、姑娘们打扮漂亮,老人们抬着镜屏花炮在芦笙队的拥簇下,穿街游行,然后抬到广场或河滩上准备点炮。这时,身穿一色黑上衣、白长裤、胸挂银链子,头上饰着树叶的仪仗队,用鸟枪向天鸣放。接着花炮声响,全民狂欢。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