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瑶族节日】达努节:不忘母恩的纪念日

2009-07-13 15:3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达努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达努节是瑶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纪念日,它生动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

达努节又称祝著节、祖娘节、瑶年、二九节,是广西马山、隆安、平果、巴马、都安等地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达努节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正日,一般欢庆三天。节日的周期各地略有不同,是根据当地习俗、作物收成、人畜兴旺等情况决定的,一般一年一次,也有的地方三五年一次,或十二年才一次。节日来历有不同说法。

“达努”是瑶语的音译,意为“不要忘记”。过节时,瑶家将自己的住房前后打扫得于干净净,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节日食品到指定的场所参加文体活动。节日活动的主要项目是:跳铜鼓舞、对歌和表演武术等。

关于达努节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天地混沌的洪荒时代,有两座一样高的宝山,相隔一里,右边那座叫密洛陀山,左边那座叫布洛西山。这两座山每年靠近一尺,经过九百九十五年,它们靠近了九百九十五尺,眼看两座宝山就要挨在一起了。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天上突然响起一声霹雳,两座山同时裂开两道缝,从布洛西山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密洛陀山走出一个壮实的女人。后来这对男女结成了美满的夫妻,男的名叫布洛西,女的就叫密洛陀。不久,他们生了三个女儿。

女儿大了以后,妈妈密洛陀就让她们各自外出,自谋生路。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去犁地耙田,她的子孙成了现在的汉族;二女儿挑了一担书去读,她的后代就成了现在通晓琴棋书画、能吹拉弹唱的壮族;三女儿则拿着密洛陀给她的一斗谷子到山里去开荒种地。谷子发芽了,野猫出来刨;禾苗分叶了,麝香羊出来啃,最后连种子也没收回来。无奈之下,三女儿跑回来向密洛陀哭诉,希望得到帮助。密洛陀听后安慰三女儿道:“家里面还有一面铜鼓,你拿去吧。它可以帮你驱赶野兽,又可以给你带来快乐。”三女儿将母亲的话记在心里,烦闷时,一敲铜鼓,愁云当真顿消;鸟兽来吃庄稼时,铜鼓一敲,鸟兽果然逃之夭夭。就这样,第二年三女儿获得了丰收,以后就留在山里传宗接代,成了现在的瑶族。所以,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深山里,铜鼓成了瑶族的传家宝。

随着岁月流逝,密洛陀不知不觉就老了。有一天,她把三个女儿叫回来说:“五月二十九日是我的生日,到那天,你们来给我补粮。”她还特别嘱咐三女儿道:“你没有什么丰盛的礼物,到时候只要酿一缸小米酒,带四两新麻来顶作献牲就可以了。生日前三天,你拿铜鼓来闹场。”为了报答母亲的恩德,三女儿一一照办。所以,瑶族的达努节是由五月二十六日开始,到二十九日结束。届时,每家每户都以四两新麻祭祀,以示永不忘记瑶族祖先的生日。

达努节这天(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布努瑶村寨几乎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羊,杀鸡染蛋,聚餐痛饮。各个村寨大摆歌台。人们衣着节日盛装,提酒带肉,敲起铜鼓,吹奏唢呐,对唱山歌,还举行赛马、斗鸟、赛弓箭等比赛活动,将节日的气氛推至高潮。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姑娘,头裹刺绣图案精致的黑头巾,耳戴银环,胸挂项链,手戴银镯,身围彩裙,使节日更添美丽的色彩。

达努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打铜鼓、跳铜鼓舞。铜鼓分为两种:公铜鼓和母铜鼓。铜鼓表演需要五人出场。两人打铜鼓,一人打铜锣,一人敲皮鼓,一人舞竹帽。锣声先响,接着铜鼓、皮鼓有节奏地敲响。铜鼓有十二套传统的打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耕作、狩猎等与自然搏斗的场景。其动作粗犷有力,舞姿优美大方。舞竹帽者,穿插在上述四位锣鼓手之间,不时作出幽默可笑的动作,逗得观众捧腹大笑。鼓点铿锵,舞姿纯朴,风格粗犷剽悍。表演者虽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感觉,但在劳动中演练出的舞步,清新刚健,舞者配合默契和谐,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最佳的舞者还能得到“鼓王”之美誉。

跳完铜鼓舞以后,接着是点燃冲天炮,人们把事先做好的冲天炮,按一定距离,在广场上摆上数十个,或上百个。若干男女同时动手点燃,一直点到最后一声炮响为止,看在同一时间内,谁点的冲天炮最多,比赛时,场上鸦雀无声,周围观众,屏住呼吸,注视着点炮的人们。当炮声一响,接二连三的火光直冲天空,场上一片沸腾,人们蜂拥到优胜者面前,将他抬起来,抛向空中。

入夜,灯笼、火把蜿蜓在山道上,象一条火龙向聚集点游去,人们跳起了只有布努瑶才跳的“兴郎铁玖舞”:猴鼓舞、藤拐舞、猎兽舞、开山舞、南瓜舞、采茶舞、丰收舞、牛角舞、芦笙舞、花伞舞等。舞罢,青年们对歌去了,他们喜欢唱情意绵绵的趣话歌,有的男女青年因对歌而订下了白头之盟。老年人则集体唱起了密洛陀颂歌。他们你问我答,歌声充满了对密洛陀的敬意。除了唱密洛陀,他们还唱醉酒歌,每唱完一段便集体举杯畅饮、欢呼,一直到三星西斜仍不肯离去。

达努节是瑶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纪念日,它生动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密洛陀是瑶族人民理想中的祖先,从她身上可以看到祖先创世的艰辛和征服自然为民族造福的崇高精神,以及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