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舞是瑶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深受广大瑶族人民喜爱的地方艺术。流行于广西瑶族地区。巴马东山一带的布努瑶,尤其爱好和擅长铜鼓舞的表演,凡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都少不了铜鼓舞的表演。所以人们常以铜鼓舞表演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衡量一个人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因而把铜鼓舞表演得淋漓尽致是每位表演者的心愿,使得铜鼓文化丰富多彩。
瑶族铜鼓舞的表演一般在以下期间和场合进行的。一是春节,每逢春节,凡有铜鼓之家,从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王上天开始直元宵节,取出铜鼓悬挂在堂屋中央,供村中的男女老少或客人敲打取乐;二是“祝著节”,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是布努瑶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我们布努瑶儿女为了庆祝始母密洛陀的生日,都要举行隆重的铜鼓舞表演,以求得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三是在德高望重的老人逝世送终时,常以铜鼓舞来寄托对其无限的缅怀和哀思之情;四是立房盖屋或婚嫁期间,常以铜鼓舞来烘托喜庆氛围。
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二),瑶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由寨老主持,举行一年一度的“起鼓”仪式,把埋在地下的一公一母两个铜鼓挖出来,摆上香案,供上祭品。
祭完铜鼓后,由寨老指挥青年人把铜鼓和木鼓挂起来。接着,由主祭人先打一轮铜鼓,之后,才由其他人轮流打击铜鼓并跳起世代相传的铜鼓舞。
开始时,铜鼓声缓慢轻柔,接着逐渐加快,高亢激昂,最后如疾风骤雨。两位敲牛皮鼓的是领舞者,他们边打边舞,时而正面打,时而转身打,鼓槌不停地从自己的脑后、腰后、胯下,在鼓面上轮流敲击,节奏鲜明,动作协调,天衣无缝。这时 ,场上的男女老少也纷纷加入舞蹈行列,人数不限,场面壮观,热烈奔放。
按照传统的习惯,一般是先跳“圆圈舞”,再跳“迎春舞”和“扁担舞”等。田林瑶族铜鼓舞风格独特,舞姿优美,独具魅力,趣味无穷,令人心悦神爽。
布努瑶铜鼓舞内容非常丰富,有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庆丰收的;有婚恋的;有避鬼驱邪的;有致哀的;有嘲笑的等等。内容不一样,其跳法和节奏也不一样。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和庆丰收的铜鼓舞,其节奏必须是轻松、愉快、热烈,突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对丰收的喜悦;婚恋的铜鼓舞,其节奏比较缓慢,因为布努瑶男女青年表达爱的方式很含蓄的,从谈恋爱到结婚,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把爱交给时间来考验,决不凭感觉来对待爱情,所以婚恋的铜鼓舞除了烘托欢快外,更注重突出持久、忍耐力,敲打的时间要长;避鬼驱邪的铜鼓舞,其节奏要求快,而且敲打的力度要大;致哀的铜鼓舞,其节奏比较持中,不能时快时慢,保持前后的基本一致,突出严肃、庄重;嘲笑的铜鼓舞,其节奏比较快,动作比较夸张、随意。
在所有的铜鼓舞表演中,最精彩的还要看滑稽可笑的铜鼓舞,当地人称之为“猴鼓舞”。这种舞的难度和技术要求相当高,它的表演一般是针对那些不遵守伦理道德的人进行的。它要求鼓手的动作必须大胆夸张、快速灵敏、滑稽可笑,鼓手手中的两根小木棒,除了击鼓外,还可以偷点击参加表演或观看的任何女子的任何部位,但必须是轻击,点到即可,而且必须在一片混乱的表演中对方来不及防守时完成点击动作,点击后伴随着的是观众的一片片欢声笑语,一阵阵如雷般的掌声。被点击的女子必须暂时委屈自己,面带微笑与别人共同完成这一嘲笑的任务,不能发脾气,不能骂人更不能当场逃跑,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有不光彩的事。一般来说,滑稽可笑的动作越多,点击的数次越多、部位越难,整个场面就越热闹、活跃、暴烈,越能证明鼓手的水平和实力。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