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撒拉族丧葬】不用棺椁的速葬仪式

2009-07-21 12:3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因撒拉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其葬礼一般按伊斯兰教规定进行,习惯速葬,一律土葬,不用棺椁。

因撒拉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其葬礼一般按伊斯兰教规定进行,习惯速葬,一律土葬,不用棺椁。

当病人危殆时,禁止各种噪声,除至亲骨肉外,他人不得入病房,惟有深明教义者亲侍病人身旁,病人“口唤”(亡故)后,由家人瞑其目,合其颏,理其发须,顺其手足,然后把遗体安放在公用尸盒上,家人围尸哭泣。撒拉人不直接说某人死了,而说“无常”。 人“ 无常”后,马上派人向四方亲戚报丧,亲戚得知消息后,携带茯茶和钱物到亡人家吊唁。同时,派人告知远近亲友及本村清真寺阿訇,亲友等至丧家后,向丧主吊唁,进行悲切的“哭丧”,撒拉语叫“牙斯牙格拉”。其内容都是怀念亡人,讲亡人在世时如何勤劳持家,如何待人接物,又如何为人效劳而又赢得大家的尊敬等等。

边哭边说,会使送葬的人无不感动的潸然泪下。给亡者净身,撒拉语“苏土特”(抓水),用白布裹其身,谓之“穿开凡”。 亡人洗涤完毕后,如果是男人,用 11 米白布裹起来,并从布条边上撕下两条,连人带布轻松地捆起来;如果是女人,需用 12 米左右的布方可。《循化志》载“ 即日浴尸,裸其身,以三布单撒红花潮脑,自上而下裹之,束以布条”。净身穿毕,由丧家男亲抬到清真寺或墓地转“非提日”站“知那改”,替亡人祈祷。

清真寺掌教得知某人“无常”的消息后,就在主人所在“孔木散”的坟院里划一个南北向长方形线条。年轻人们就按这线条挖下去,直线挖下 1.5 米左右后又向西方挖个偏洞,偏洞即是置放亡人埋体的地方。撒拉族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诚意地为他人挖 10 个坟坑,那么,此人无常后不会被问罪,故人们争相为之,以获殊荣。将“埋体”轻轻放进坟内偏洞中,用土坯砌好偏洞口,再用土填平其墓,墓穴上砌以若干石块,作为识别的标志。同时,阿訇开始念《古兰经》有关章节,其间,视丧家之条件,施散钱、茶叶、食盐、大柴等实物,参加送葬的人,无论老少都要散到。

送葬时,先将用白布裹身的亡人“埋体”,放进专门的尸床上,“入木匣,抬至坟坑”,由十来个年轻人抬着走向坟院或比较开阔的地段,头北脚南放好以后,由清真寺掌教对着“埋体”做礼拜,其他有大小净的男人随其后礼拜,祈祷真主饶恕亡人的罪过,使之进天堂。做毕,两个阿訇或满拉跳进坑内,其他人则将尸体小心翼翼地转给他们,他们将尸体放进偏洞内,并用土坯将偏洞堵住,用泥巴封好,不留些许缝隙,其他人就用很快的速度将土填进坑内,据说快填之意,在于防世上人听见坑内问罪的惊恐。“送埋体”的人不光是本村人,按照亡人要求和家庭经济条件的许可程度,还邀请一些邻村的中年人参加,女人一般不参加。

葬后第三天,丧家要宰羊煮“麦仁饭”,撒拉语叫“高吉尕依纳特”,请亲友和本村老幼共餐,并给他们分送油饼、肉份子。来客则送亡人家若干茯茶、现金等表示慰问,称“宽心”。“麦仁饭”一般在响礼后吃,吃前派几个儿童到村头某一高地或站在房顶或上清真寺唤礼塔去高声呼唤“来吃麦仁饭啊!”闻声处,全村老少都拿着碗筷陆续到丧家,吃毕,还可盛满餐具带回家中,让不能来的人吃,最后,还要派人专门给附近至亲好友送一些。此俗现在仍盛行。

亡人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被褥,必须送给舅舅家一份,其余施舍给贫困者,也有送给阿訇的,不能留在家里。亡人“口唤”后的头七、二七、三七、四十天和百天,家人均请阿訇上坟,念“海庭”。撒拉人不但重视老人和成年人的葬仪,而且对小孩或初生婴儿的葬仪也很重视。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