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丧葬仪式极为庄重,就其演变形式而言,其丧葬是由火葬逐渐演变为土葬的。怒族没有氏族公墓,只有家族坟地。墓地一般选择在房前屋后的坡台或阴森的丛林里,并要对准山峰的第2台,意思是前辈后辈都有靠山靠背。
凡年长男子死,全村鸣竹号报丧,全村寨或全氏族都要停止劳动3天,以示哀悼。吹竹号报丧时,巫师死吹4支,头人吹3支、有儿女者吹2支、未婚者吹1支。从人死到出殡,每天吹3次竹号(或牛角号),送殡时还要吹一次。妇女、小孩死亡一律不吹。
对死者的悼念一般由男男女女在堂屋内围成一圈,手拉手,边唱祭祀歌边跳祭舞,然后由祭师卜刀卦,唱诉与死者告别的祭词。尸体入殓时,除棺内垫上棉絮等外,还将死者的衣物等一并装入棺材。
停尸时间一般为一至三天不等。出殡前举行送魂仪式,由巫师诵唱“送魂辞”,内容是给死者的灵魂指路,逆着本氏族迁徙的路线,一程一程地指、一程一程地送,地直送到祖先居住的发祥地。念完之后,吹奏竹号,挥刀开路直至墓地。安葬时仍由巫师先盖土,然后大家动手。葬毕在墓旁立桩,挂上死者生前用品,如男子的弩弓、刀箭、挎包,女子的织机、炊具等。
送葬时,由大人手持长刀,边走边高喊,驱赶邪恶。落葬时请巫师破土。正常死亡的人一般均埋葬在村前屋后甚至宅院之内,表示死者与亲友不分离的密切关系。具体地点由巫师和家长棍卜择定。方法是将三根头部削尖的约三尺长的木棍在十步开外同时掷出,如三根木棍都能插入土中,即在该处建坟。建坟时先由巫师破土,如死者是女性先挖七锄,死者是男性则先挖九锄;然后其他人才动手挖。墓穴挖好后,四周用石板或木板围上;安葬时,有的就不再用木棺了。男性,要挖9锄泥土,女性挖7锄,然后其他人培土将棺木盖满为止,最后垒土盖上青石板。如果死者为男性,将他生前所用的弩弓、刀箭、挎包挂于墓旁;如死者是妇女,则将她生前所用的织具和炊具等挂在墓旁,意为死者到了阴间还要生活。送葬当天晚上,同家族的人要围坐在死者家吟唱挽歌。到深夜鸡叫头遍时进行分火仪式。分火时,请巫师将自家火塘中余灰全部清除出屋外,并在屋内重新生一灶火,表示已清出死者之火,重新烧的是活者之火以示今后不让死者扰乱活人。
怒族没有祖先崇拜的习惯,不供奉祖先灵牌,人死安葬后除第一年垒坟上坟外,以后不再扫墓。
贡山的怒族人未死不能做棺材,人死后有迁坟的习惯。信奉藏传佛教的人则实行火葬,葬时请寺庙喇嘛念经超度,并以藏俗在死者坟前立麻布幡数面。死者若是天主教徒,则由神甫作祈祷,埋葬后垒坟,并在坟前立一个十字架。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