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苗族丧葬】念“分手”词,烧抹尸布

2009-07-23 17:3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苗族丧葬习俗体现浓厚的“灵魂不灭”观念,是苗族文化的灵魂之一。

苗族丧葬习俗体现浓厚的“灵魂不灭”观念,是苗族文化的灵魂之一。

苗族将丧亡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两类。寿终、青壮年善死者,称为正常死亡,实行木棺土葬;凶死、产死、夭殇、麻疯病死、溺水死、吊颈死等称为非正常死亡,实行火葬或火葬后再土葬。有家族公墓的地区,正常死亡者才能进入公共墓地,非正常死亡者不能进入家族墓地安葬。

老人正寝寿终称为“白喜”,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必须用厚棺土葬,并根据死者生前喜爱和家庭经济状况,杀牛、杀马、杀猪或羊等陪葬,举行隆重的葬礼,吹芦笙、莽筒、唢呐等送丧。葬具木棺由棺盖、墙、横头和底子组成,木质多为杉木或有香椿木、紫木、柏木、楠木。棺材称“寿方”,一般早已准备好,有些地区亦现砍现做。丧俗有临终、咽气、沐尸、整容、入殓、守灵、停柩、入土、扶山、烧沐巾、满月、挂清等程序。

寿终死者如果牙齿齐全,要凿坏一颗门牙方能入殓,并在死者口中放入一银粒或银片,意取口含金银,荣耀归宗之意。苗族认为,人死了,灵魂要回到东方老家和祖先团聚,因此邀请巫师或歌师及唱“送灵歌”,指引其灵魂由阴路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守灵到半夜,丧家用簸箕盛糯米饭置于棺上给守灵众人吃,叫“半夜饭”或“压棺饭”。吃完“压棺饭”,由家族中一中年男子编织反手草鞋,一双置于棺内给亡灵爬“望乡台”,一双置于坟上。停柩时间的长短不一,要看主要姻亲居住的远近,死亡的时辰等情况来定,一般停时间为单天数。出殓前,盖上棺盖,备糯禾5把,桃钩及白刺各5个,小鸡一只,小秤一把,请巫师于大门处一脚踏门外,一脚在门内做法事“分手”,意为解脱死者与活人之联系。念完“分手”词,用秤钩将桃钩钩破,摔死小鸡,众人扶柩出门。苗族习俗,丧葬不煮熟食,只将祭奠的牛,马、猪、羊等肉分为若干份挂在门口,帮忙的人自带小锅、碗筷来煮食。第二天,孝子带亲属上山整理新坟,称“扶山”,“扶山”后煮食祭奠的牛、猪头。葬后第七或第九、第十一天,丧家将酿制的甜酒抬于堂屋,放一水盆,凡料理过死者的人都要过来洗抹一下手或衣服及工具,喝一口酒,将抹尸布片烧掉,称“烧帕”或“烧沐巾”。死者亡故后24天或一个月之内,孝子不洗头、不理发、不进他人家。满24天或一个月之后,孝子抬上糯米饭、猪肉、酒,呼上亡灵一同到最亲的姻亲家中去走访,称为“走客”,这是一个人一生的最后一道礼仪。“走客”后孝子恢复正常生活。苗家老人死了,已分家的儿子和出嫁的女儿,每人要送一幅“垫尸布”或几钱纯银作殉葬品,女婿祭奠的牺牲或猪或羊,最次也得送鸭子一只,祭幛一幅。

苗族称产死、凶死、杀死、吊死、溺水死、麻疯病死等为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的死者家属一般不能见死者的面(除死亡时在场的以外),必须用钱请人收拾,不沐尸,不整容,用几块木板拼成一个木箱装下尸体,趁天黑时将死者抬向西方人迹罕至之地火葬或就地埋葬。如死在春夏季,须将死尸抬到西方人迹罕至之处停放,待秋收后火化埋葬。此类死亡家中不设牌位。有公共墓地的地区,非正常死亡者不能进入家族墓地安葬。未成年死的,一般可实行木棺土葬,但不能进入家族公墓,不“挂清”。

从江县加鸠地区的苗族有六十年一次集体悼念死者的习俗。这种六十年一悼的活动.一是悼念这六十年来本寨死的最有威望的老人,二是悼念这六十年中死去的所有的人们。到了悼念活动的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盛装打扮,集中到一起,吹笙鸣炮,每个成年人颈上挂着用麻线串起来的两三条鳍鱼,肃穆站立默衰。当鞭炮声、芦笙声、铁铣声组成的交响衷乐持续几分钟之后,由寨老宣布悼念活动开始。寨老们根据这个人生前的爱好,扎成一草人,穿上老人生前的衣物,挂着用过的东西,由一寨老抬着遗像在前开路,走遍村寨的每个角落,让老人看着几十年来的变化,全村男女老少默默的跟在后面送行。来到村寨中心后,众人圈着寨老开始悼念仪式,全村男女老少向遗像集体告别。向老人告别仪式完毕,各户分别对六十年来的亡故者举行悼念。悼念仪式由巫师主持,在事先搭好的棚子里放上象征肉体的木头,由巫师招唤各家死者的名字,将死者的灵魂招到木桩上来,各家各户将保存多年的衣物和悼念用的食物拿到场外,按巫师招魂的先后秩序排好队,巫师按秩序将死者的灵魂招来与亲人团聚,念到死者名字的家属,将衣物及食物等拿到木桩边上来祭祀。祭祀完毕,全村举行三到四天踩芦笙和踩歌堂活动。

雷山西江、丹江、大塘、桥港及丹寨羊巫、党早、加配、孔庆等地老人如在49、59、69、79、89等带有“9”寿数上死去,忌当年入土,须实行“停棺待葬”或“二次葬”。“二次葬”一般为安葬时将篾片置于木棺底部,一头留在坟墓外,第二年将篾片抽出,象征“二次葬”。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