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羌族宗教】神灵崇拜广,祭山礼仪多

2009-07-28 17:3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羌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

羌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此外,道教、佛教(汉传与藏传)、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羌区均有影响,尤以藏传佛教最为显著。

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崇拜,所谓“白石莹莹象征神”。羌民一般都在石碉房和碉楼顶上供奉着5块白石,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在自然界中,天、地、山、树与羌民的生产、生活至为密切,所以便成为崇拜对象。除此之外,羌民信仰的神灵还有火神、地界神、六畜神、门神、仓神、碉堡神等等。另外,羌族各村寨还有彼此不同的地方神。这些地方神又有正邪之分,对正神祈其保佑,对邪神则请“释比”作法驱除。羌族祖先崇拜主要表现在对本家族祖先、人类祖先、男性主宰神、女性主宰神的崇拜。本民族英雄和有功于民者,亦作为神来膜拜,如建筑神、战争指示神、石匠神、木匠神、龙山太子等。另外,羌族地区还存在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的遗风。如对羊、猴、龙的崇拜。

羌族的祭祀仪式中以祭天神最为频繁,以祭山神最为隆重。每天早晨和黄昏,羌民都要在屋顶供奉天神的塔里燃烧柏树枝以表示崇敬。若遇年节或灾祸频繁,此举更甚。祭祀山神的活动通常在村寨附近山上的神林中进行。天神、山神皆以白石为代表,祭祀时间各地不同,一般在农历 、四月、十月,一年1-2次。正月是岁首,四月播种,十月牧收,所以都带着祈祷和还原的目的。

羌族是个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间,祭祀礼仪,名目繁多,模式不一。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每年的祭山会是最隆重,规模最大,礼仪最为完整,极有代表性的一种。

祭山会,羌语“苏布士”,也叫还愿会、塔子会、山王会。一般在羌祭的神林中,祭祀坪中举行。羌寨民居(含碉楼)一般择筑在半山腰或山脊上,这是由于古羌时期,战争频繁,羌族累遭官兵清剿或外族侵扰。择此种地形建寨,易守难攻,便于退入山上森林,因此每个寨子背后山上都有一片森林,作为屏障,佑护山寨。故羌人可称其为神林,倍加爱护。而且在神林的坝子里,往往用白石垒成一个塔形石堆,在上面矗立着巨大、雪白的白石(石英石)作神祗供奉。也有在羌寨周围的山坡上,专辟一块如篮球场大小的平地为祭祀坪。在茂县黑虎寨的山脊平地上就有专供祭祀的祭祀坪一个。在祭祀坪北端筑有一山王塔。塔的中部有炉堂,专供“煨桑”之用。石塔顶上有一高约二尺、粗约十公分的石柱,石柱顶上供着一块“白石”,代表天神、山神,供人们祭祀膜拜。

整个祭山会由释比指挥,依序进行。如祭山会前,即派人在塔子前供奉祭器、祭礼、香烛等用具。林子周围遍插五色彩旗,布置祭坛。参加祭山会的人,穿着节日盛装,携带事先准备好的刀头肉、白酒和三角形或新月形的面馍,还要捎带一些柴火和白石,安放在祭祀坪白石神塔前。此时,会首(现为村长、族长)业已准备好一头黑色公羊(还大愿时准备公牦牛一头)、一只红公鸡、一坛酒、一个大三叉馍馍以及刀头肉,一斗粮食等物。祭山会开始,会首在祭祀塔前“煨桑”祭天,随后人们也将随身携带的松枝柏抛进煨桑炉里,或在冒烟的柴堆上撒些五谷杂粮、白酒等。以示酬神还愿,祈求吉祥。此时,释比上场,他头戴猴头皮帽(帽上缀有九个小海贝),帽前缀以长有大獠牙的凶恶神像(类似吞口),腰佩法刀,手持响盘、羊皮鼓,并持着人头形手西斗(拐杖)走在祭山队伍的前面。其后一帮徒弟,手敲法器或持挂有五色彩纸的杉枝(十卓)紧随其后。其它参加祭山会的人众,亦尾随释比,在法器、乐器和鞭炮声、火枌声中步入会场。

一到会场,释比首先在山王塔(白石神塔)前燃香点蜡,用会首准备的刀头肉、酒和馍馍敬神。地上点燃一堆柏枝,凡参加祭山会的人及作为祭品的羊都无例外地从柏枝上跨过,并将携带的祭品、用具等在柏枝上薰一蕃,以示解净污秽,以迎诸神。此时,释比手敲羊皮鼓,口唱开坛解秽词(“塔诗书”),为祭山会会场角秽,为参加祭山会的众人解秽纳吉。词曰:解秽公来解秽母,先将解秽说清楚。释比提鸡拿柳条,邪魔妖怪赶出堂。释比手提鼓和槌,神坛角秽坛洁净。为了解去污和秽,释比走遍十九梁。一根套索套神羊,神羊套住套绵羊。套住绵羊吆回家,用来解秽山和岩。 三根套索套雄鸡,手提雄鸡好作法。邪魔妖怪赶出堂。红石、黄石和白石,释比解秽离不了。木条、柳条和桃条,赶鬼驱邪是利器。解秽不离三条水,白水解秽山神坛。黑水解秽山和岩,黄水解秽邪无踪。

唱完解秽词,释比念唱“还愿词”(“郭喜格儿”)和颂唱祈求吉祥的“消灾免祸经”,为所有到会的人消灾免祸。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