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土族婚俗】载歌载舞的复杂婚礼

2009-08-17 16:3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土族婚俗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土族婚礼仪式可谓复杂,并且自始自终在载歌载舞中进行。

土族婚俗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土族原则上只是同族之间通婚,但实际上,土族和藏族、蒙古、汉等民族通婚的也不少。土族历来禁止同曾祖的兄弟姐妹之间结婚,就是相隔几代也仍然禁止。土族的婚恋习俗大致要经过请媒、定亲、送礼、聚亲、送亲、结婚议式、谢宴等程序。如果男方家的父母看中了别人家的姑娘后(或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后),就请两个媒人带上哈达、两瓶酒及馍馍等礼品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若同意这门亲事,就收下礼物,并热情招待媒人。否则,让媒人将礼物带回。卓尼土族的习惯是若女方同意,就在酒瓶内装入青稞或小麦,瓶口拴一撮白羊毛,让媒人带给男方。征得女方家的同意后,男方家再请媒人带上哈达、酒等礼品去定亲。定婚后,男方还要请媒人去女方家商定结婚吉日。

土族婚礼仪式可谓复杂,并且自始自终在载歌载舞中进行。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男方家派两名能歌善舞的“纳什金”(娶亲人),带上娶亲的礼物(酒肉、蒸馍等)和给新娘穿戴的黑手饰、红包头、红头绳、上马袍等,同时还拉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去娶亲。当“纳什金”快到女方家时,让阿姑们兴高采烈地跑上去接受礼物,边唱边舞、边后退、到大门前时、男人们也热情地迎接“纳什金”。这时阿姑们跑进家里关闭大门,唱起《康德格玛》,等折腾够“纳什金”之后,才开门请进去。“纳什金”进门时让姑娘从门顶上向他们泼水。“纳什金”刚上炕喝茶吃饭时,阿姑们又唱起《纳什金斯果》。阿姑们唱完后,两位“纳什金”、也要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头遍才结束。鸡叫二遍时,开始给新娘换发式,穿戴新婚礼服,接着在堂屋举行上马仪式,民和土族新娘上马时,由让阿姑们演唱上马曲。上马起程仪式举行后,由新娘的哥哥和弟弟、姐夫、姐姐、舅父等十多人组成“红仁切”护送新娘到婆家。“红仁切”所经沿途村庄,凡是和新娘同村的红姑(已婚女子)都手捧酒杯等侯在路旁,向“红仁切”们敬酒,新娘家人要回敬她们一尺红布,等“红仁切”走到距男方家二三里路时,男方派两个人前往敬酒、献哈达。门前摆有接客桌,上面放着酥油花的“西买日”和插有柏树枝的一碗牛奶,桌旁还有一个木制的方斗,斗内装酒麸皮,上插一枝系有哈达的箭,放一个用红布裹着的瓷瓶。“红仁切”为表吉祥,用柏树枝蘸着牛奶向西方洒,并围绕方斗边撒麸皮,边跳舞边唱歌;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妇女在前面拉着红白毛毡,新娘踩着毛毡,新郎和新娘手扶红布裹着的瓷瓶,并肩漫步进入庭院,接着举行拜天地仪式,答谢媒人。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向其嘴里喂炒面,往其脸上贴酥油。在院子中间,铺上草搭上木板,招待“红仁切”。在宴席间要给“红仁切”上五个肉方,男方和女方家互相指送哈达、衣物等。之后,让“红仁切”们吃长面条(“起发面”),“红仁切”们刚端上饭碗,男方家的小伙子们手捧酒碗,在大门口唱起“赫杰”(发禧歌),向娘家人敬酒欢送,至此婚礼结束。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