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重视婴儿的诞生。据方志《青海》载:“蒙、藏对婴儿之性别无轻重贵贱之分界,各族土职常赠与哈达及礼物于多生子女之父母,以示奖励人口之激增,而多加民族及生产之力量、同族人更视为吉祥,莫不尊重之。”因此,庆贺婴儿诞生的礼仪格外丰富。其中主要包括:
洗三
按照蒙古民族古代习俗,婴儿诞生三日方用水洗,名曰“洗三”,洗时只近亲在旁。洗,喜也,有向亲族报喜之意。洗三后,用奶油涂抹婴儿中指,为婴儿祈福,称为“米喇兀”。蒙、藏均有此习俗。据方志《青海》载:“生子三日,用酥油涂儿身曝于日光中,谓可减疾病,且多吉祥也。”1977年在楚鲁特河谷发现了岩画,这些岩画笔调粗犷、形态逼真,风格奇特,其中就画有狩猎及庆贺出生的场景。可见北方民族在狩猎时期,就有庆贺婴儿出生的礼仪。
满月
“满月”举行小型的仪式。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只请近亲,有的则加之邻居甚至请歌手。满月既是对孩子出生的庆贺,更是对未来成长的祝福,因此较为隆重、热烈,宴会开始时,父亲要以孩子的名义给每个人都敬酒,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给每个人都叩头。家族、舅族等来祝贺的人都执有礼物,一般为食品衣物,重则赠羊,也有赠钱的。
蒙古民族小孩满月时可以剃胎发,但不能剃完,脑门上要留一块胎头发保命。把头发与寿命联系起来,这显然是原始观念的遗留。
过生日
过生日的仪式热烈、祥和。孩子由父母抱着给每个参加者都叩头行礼,参加者亦都有馈赠。此外,还有两项重要内容:
其一,“抓岁”。在一盘内放有吃、穿、衣物书笔等。若为男孩,要放入小形铜佛、青铜弓、黄铜箭、火镰、蒙古刀、马鞭等。若为女孩,则放入针线、金银、玉石、手镯等。孩子抓到之物,就是他将来最喜欢或最擅长的。
其二,“打绊脚线”。内蒙古东部地区有“打绊脚线”的习俗,即用单根的棉线把孩子的双腿绊住,然后再用帽子打断。
过百日
新生儿满一百天,为孩子举行“过百日”亦称“过百日关”的庆贺仪式。过百日关也要请家族舅族的亲友参加,来客都来送贺礼,主人则要摆宴席。其宗旨是祝福婴儿身健茁壮,长命百岁。
蒙古民族给婴儿祝福的习俗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狩猎时期,古时当孩子们首次参加狩猎时,要以脂和肉涂其大拇指,以示对其祝福。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