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汉堡举办了一次世界范围的足球文化展示活动,这次“魅力足球展览”包含了国际足联及几十个足球国家和地区的展品,中国临淄足球博物馆收藏的部分蹴鞠文物复制品参加了展出。在此之前,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足球活动。
关于“蹴鞠”,《辞海》的解释是:亦作“蹋鞠”、“蹙鞠”,中国古代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
临淄足球博物馆馆长马国庆介绍说:“蹴鞠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4600年前,一场影响华夏文明进程的部落大战役在河北涿县展开,战役的主角黄帝与蚩尤大战了很多年,难分胜负,最终黄帝擒杀了蚩尤。为了发泄余恨,黄帝把蚩尤的皮剥下来做成箭靶让士兵射箭,并把他的胃填充起来做成鞠,让部下戏玩。这段故事记录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件帛书上,这是有关蹴鞠起源的最早传说。
不过,由于那时还没有文字记载,发生的事情都是口口相传,所以这个传说的真实性难以考证。
在黄帝大战蚩尤的2000多年后,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此时,蹴鞠运动才开始真正地发展与兴盛,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而它的发源地就是当时的齐国都城——山东临淄。
公元前3世纪早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当上了赵国的宰相,为了共同抵抗秦军,他来到齐国,在他对齐宣王口吐莲花的游说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这段话被记载在《战国策·齐策》中,这里提到的“蹋踘”也就是“蹴鞠”,“蹴”即是“蹋”的意思。
这是世界上对蹴鞠运动最早、也是最明确的记载。
2000多年前的齐国人是如何蹋鞠的,文中没有留下更多的信息,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当时的齐都临淄,蹋鞠运动应该是相当盛行与普及的。
《史记》中收录了25篇“诊籍”病历,其中的一篇记录了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位足球迷,同时也是第一位因迷恋足球而丧生的球迷。
蹴鞠的叫法,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这篇传记记录了两位名医扁鹊与太仓公的故事,太仓公是汉文帝时期生活在临淄的名医淳于意,他在中国医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并且留下了中国最早的病历。在其中的一篇病历中,淳于意以一个医生的视角,记录下了一位病人因不遵医嘱而导致死亡的全过程。这位病人叫项处,是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位足球迷,同时也是第一位因迷恋足球而丧生的球迷。
当时,项处生活在现今的青岛一带,由于患病,来到临淄求医。淳于意诊断项处得了一种叫做“牡疝”的重病,嘱咐他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动,否则会吐血身亡,但是项处不听,仍然外出蹴鞠,结果出现了冒冷汗、吐血等症状。淳于意料定项处不可能活过第二天傍晚,结果到第二天傍晚,项处就死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不仅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位足球迷,而且还第一次使用了“蹴鞠”这个名称。
由此之后的2000年里,中国古代的这项运动就一直被称为“蹴鞠”。那么,汉代的蹴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
东晋葛洪编录的《西京杂记》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刘邦打下天下,做了皇帝之后,就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养老,吃穿用极尽豪华,但刘太公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常跟贩夫走卒混在一起,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刘邦通过别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一百里,仿照老家沛县丰邑的规模建造了一座城,取名为新丰城,他把刘太公和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到那里,刘太公又开始斗鸡、蹴鞠后,这才心满意足。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在战国末期,蹴鞠是城市下层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到了西汉初年,蹴鞠也得到了贵族阶层的喜爱,进入了宫廷,当时在皇宫及其长安城内还设有专门的鞠城,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足球场。
那么,汉代的鞠城和蹴鞠规则与现代足球有什么不同呢?
大约2000年前的某一天,一位名叫李尤的东汉人为一座鞠城的完工题写了一篇铭文《鞠城铭》。
这篇铭文为后世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足球竞技规则:“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况乎执机。”短短6句48字,将汉代蹴鞠的比赛场地、比赛人数、运动特点等向千年后的人们传达了珍贵的信息,也从中可见当时汉代的蹴鞠已有专门的裁判和规章制度。
除了《鞠城铭》外,汉代人还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足球的专业文献。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了兵书,归为军事训练类。只可惜这本书在唐代以后就失传了,所以我们现在无法得知更加详细的信息。
不过,从其他的一些史料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汉代蹴鞠队员进行的是一种激烈的直接对抗性比赛,一方如果想获得进攻的机会就必须摆脱对方,而摆脱对方时可以有推摔动作,想躲避推摔就要快速奔跑,有点像打仗一样。
如此看来,汉代的蹴鞠运动比较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足球,不同的是,上场的每队人数只有6人,而且还允许推摔这种现在属于犯规的动作。
蹴鞠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力,还可以培养勇敢耐劳的精神,因此,在汉代,蹴鞠也是军事训练一种很好的手段……
马国庆馆长介绍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的时候,就让士兵训练蹴鞠,“穿域蹴鞠”,就是凿蹴鞠场让士兵蹴鞠,来锻炼他们的意志,保持他们的体力,保持他们的战斗力。汉武帝家中养着鞠客,就是蹴鞠运动员,汉武帝除了家中观看蹴鞠,还到鞠城去看蹴鞠。另外,汉武帝还跟匈奴俘虏比赛过蹴鞠。
在汉代,除了这种直接对抗性的蹴鞠形式之外,还发展形成了一种有音乐伴奏的乐舞式蹴鞠。这时女子蹴鞠已开始出现,蹴鞠可以伴着鼓乐,直到唐宋时期蹴鞠也是跟音乐有关系的,叫“鼓笛声中度彩球”。跟音乐有关系,在军队当中是军乐,在民间是民乐,也可以是鼓,也可以是笛,也可以是其他的乐器。
蹴鞠运动的发展,在汉朝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当它延续到唐宋时期时,又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
唐朝与宋朝皇帝大都喜爱这项运动,皇帝带动宫廷,宫廷延伸贵族,贵族影响民间,蹴鞠的发展在唐宋达到了它历史上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