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胡腾舞 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2009-09-26 10:51
来源:腾讯网 作者:佚名
。“胡腾舞”集中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西域各族文化乃至西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河西走廊共同孕育的结晶。它的产生和流传,是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气侯条件下各族艺术的

“胡腾舞”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唐代宗时,河西、陇右一带20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在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流落异乡,有的以民族歌舞谋生,有的以做边贸生意为生。每当交易谈成时,双方便饮酒做乐,胡人遂趁兴起舞,于是,“胡腾舞”在河西走廊一带流传开来。“胡腾舞”集中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西域各族文化乃至西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河西走廊共同孕育的结晶。它的产生和流传,是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气侯条件下各族艺术的相互吸纳和借鉴。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炼“胡腾舞”受到河西各族人民的喜爱,并很快风靡唐都长安,同时还被引入宫庭,成为宫庭乐舞。

胡腾舞

唐代诗人李端的《胡腾儿》诗就是描写“胡腾舞”的典型篇章。全诗如下: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急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李端的诗对胡腾舞人的身世、相貌、服饰打扮,舞蹈的动作特点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和记录,为再现这一很有影响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并使它得以继承和发展,山丹县文化艺术工作者根据流行于山丹民间的部分零星散碎动作,结合李端诗中的详尽描述和其它文献资料研究,并参照路易·艾黎捐赠给山丹的珍贵文物“胡腾舞铜人”造型,在省、地音乐舞蹈专家的指导下,反复研究,精心编排,成功地再现了古老民间音乐舞蹈“胡腾舞”的昔日风采。

1986年,山丹县文化馆编排的双人“胡腾舞”参加全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调演,获创作、表演两个铜奖。

“胡腾舞”的腾、踏、跳、跃,动作粗犷,节奏急促,表现了西部民族豪放、质朴、坚强的性格特征和朴实激昂的情感渲泄,加上饮酒的情景,动作更加突出,强化了该舞的地域特色,民间又称“醉舞”。

近些年来,该舞又被改编为大型广场舞蹈,多次参加张掖(地)市大型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是其欢快、奔放、高强度、大运动量的动作特征,非常适合年轻人表演,也符合当今时代特征。

(责任编辑:南山抚菊)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