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大地,天下称奇,在这神奇的四川盆地中,横卧着一条巨大的绿色长龙——华蓥山。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不仅佛教文化悠久,南宋文化深邃,红色文化浓厚,民俗文化更为独特,“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就是这独特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华蓥滑竿抬幺妹”,历史悠久,是华蓥山区人民的传统习俗,承传至今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过去,华蓥山区道路不畅,达官贵人出门赶场,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滑竿,这在华蓥山区已流传一千八百多年了。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华蓥山游击队中叱咤风云的“双枪老太婆”到重庆为游击队购买的枪支,也主要是用滑竿运回华蓥山,装备了华蓥山游击队。
滑竿:由两根韧性极强,(一般选用斑竹)长3米左右,粗5公分大小的斑竹,配以凉椅(或躺椅、坐椅)一把,捆扎而成。
幺妹:是农耕(林牧)文明背景下对农家小妹的称谓。山区农村相对封闭,幺小之女出门怕受伤害,往往锁于深闺。由于幺妹故有玲珑乖巧,生动出色的韵味;从小便有率真娇宠、豪放不羁、野性恣肆之情状。深锁之后出行坐上滑竿或相亲交友,或读书交流,集喜气帅气俊色于一身的幺妹便有了不同的美学韵味。
滑竿抬幺妹就是轿夫又名脚夫一前一后,幺妹坐于椅中,自撑伞挡荫,轻颠漫颤自在行走。其表演程序通过上滑竿,起滑竿,颠试滑竿,各种路途状况号子呼应提示,途中风趣逗乐以及下滑竿等环节的细化,形成为完整的行为范式和文化情味。
滑竿抬幺妹
据民间所传,唐朝至德年间(公元756—758),华蓥山的高登山、宝鼎一带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那时被山区人民称为幺妹的未出嫁的女子,由于受封建传统陋习的桎梏,既不能出门,更不能上山朝拜,煞是寂莫。华蓥山西麓一张姓大户,有一对长得如花似玉的孪生女儿,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呵爱备至。张家女子看见香客们自由自在地上宝鼎朝拜,心儿早就飞上了山,但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锢,她们却只能呆在闺中,徒生惆怅。半年下来,美若天仙的女子竟已面色蜡黄,病病哀哀,家里找来许多名医诊治均不见效。后来二女子终于给母亲说了实话,想上华蓥山去拜佛观光。父母为此一边着急一边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有一位李秀才听说此事后帮着出了个主意,在阴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前后举行一个活动,可将乡里想上山拜佛观光的幺妹都一起抬上去朝拜。乡绅族人经过商量后决定举办“滑竿抬幺妹,祈求五谷丰”的朝山仪式,仪式定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举行。是年,给张家姐妹俩抬滑竿的师傅中恰是一对天资聪颖的孪生兄弟,兄弟俩抬着姐妹俩,心花怒放,脚底生风,飞快向宝鼎行进,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上了宝鼎。她们朝拜了普贤大士和观音菩萨,饱览了华蓥山风光,张家的孪生姐妹也相中了抬滑竿的孪生兄弟,后来两对恋人结为帮晋之好,相敬如宾,白头到老,被后人推崇为夫妻相爱的楷模。
自此以后的每年农历三月,华蓥山地区的滑竿抬幺妹便相沿成习。年轻汉子将漂亮幺妹抬上华蓥山,拜佛观景,夺得前三名的不但能获得大奖,且多数抬脚还有被看中选为郎君,名花双摘,美不胜收。因此,这个活动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
历经历史传承与演变的“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现已成为一种民俗文体活动,也成了华蓥人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的“幺妹节”,人们都会自觉从四面八方赶来华蓥山,争睹漂亮的华蓥幺妹和年轻勇敢的华蓥汉子。民间有诗赞曰:“华蓥幺妹天下丽,内秀外美赛西施,抬她上山衣汗透,轿夫还觉心欢喜。”
(责任编辑:长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