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灰胎的制作过程中,身体对生漆的过敏反应很严重。那时,王鹏浑身奇痒,眼睛肿得只剩下一条缝了。即便这样,王鹏还是舍不得休息,一遍又一遍地刮着灰胎。这一刮就是20多遍。半年的辛苦劳作,起早贪黑,王鹏的第一张古琴终于做出来了。
制作槽腹,铲出一定的尺寸
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第一张古琴,王鹏去拜访了一位古琴大师。大师说:“这不叫琴。琴得对称,你这个不对称,这么花,这怎么叫琴呢。”虽说大师的批评不近人情,可他的意见仍让王鹏如获至宝。按照大师的意见,王鹏把这张古琴进行了几番修改后,终于得到了大师的认可。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王鹏又信心十足地拜见了行内的另外一位古琴高人,希望得到指点。谁知,这位大师随手一弹后,说这声音哪里是古琴,分明就是一把筝!
自己精心制作的古琴,两位大师一个说好,一个说不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弄清原因,王鹏又去拜访了数位琴界大师,终于明白了这是学术上的派别问题。而如何能同时融合文人派和学院派的特点,自成体系,王鹏又查阅了大量古琴典籍,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后来,他索性就按照自己的审美去做……
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王鹏制作的古琴终于同时获得了两派专家的认可,前来求琴的人络绎不绝。王鹏更加沉迷于古琴制作。也是天道酬勤,王鹏的技艺出神入化,成为了国内赫赫有名的斫琴大师,甚至连从不换琴的古琴大师吴钊,也相中了他的琴。不仅文人派大师喜欢,著名演奏家龚一、赵家珍也收藏他的古琴。
王鹏不仅制琴技艺不俗,他还对乐器修复很有研究。200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去香港举办文物乐器展览。展出之前,音乐研究所有关负责人找到王鹏,要求其对许多损坏的乐器文物进行修复。在修复中,他还有幸见到了发明“蕉叶琴”的明代祝公望制作的蕉叶琴。近年来,王鹏还亲手修复了唐代的“九霄环佩”、宋代的“龙吟虎啸”,以及赵孟兆页和李清照等人用过的百余张历史名琴。
2004年,著名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应邀赴法国演出。临行前两天,他把原本打算演奏用的养和琴交给了王鹏。陈雷激和王鹏没有什么交往,之所以能放心地把琴交给王鹏,是因为他早就知道他是个大把式了。半年后,陈雷激再次弹到自己心爱的古琴,兴奋得两手发抖。修复养和琴,让王鹏和陈雷激成了志同道合的铁杆琴友。后来,为了普及古琴文化,陈雷激决定开设琴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鹏。
中国著名的千年古琴“太古遗音”琴
驰骋在斫琴世界里,王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思维异常活跃而且跳跃性极大的人。对古琴制作的把握,从材料处理、结构和式样的创新,他都有独到的见解。他一直在筹划他的百琴展——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式样一共有51种,他准备把它们还原;同时,再创造四十多种新式样。
如今,身为高级古琴制作师、中国乐器制作协会常务理事的王鹏,已是在中外古琴界都享有极高声誉的古琴制作专家。他的古琴作为中国古琴的经典和国粹,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厅演奏。
王鹏既能制作古琴,又通晓弹奏,用他的话说就是“比不会弹古琴的制作师有优势”。通过弹奏,可辨别所制古琴的声音好坏,并对手感是否舒适、弦的高度抗指与否、音色是否理想等诸多方面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
近年来,随着喜欢古琴的人越来越多,王鹏有一个愿望:将来能够开办一所古琴制作学校,使来这里学习的人们能够感受传统制琴的过程和方法,领悟古琴制作的文化内涵。日前,王鹏回到了家乡。王鹏说,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能够多多了解古琴,他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将古琴的知识传授给家乡人。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