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仡佬族文化】仡佬族的丧葬风俗

2010-03-04 10:34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网 作者:佚名
仡佬族先民葬俗有其民族特色。一种是崖葬,即置尸崖穴之中,如《华阳国志》记:“有濮人冢,冢不闭户。”二是竖棺葬,如《魏书·僚传》载:“僚……死者竖棺而埋之。”……

仡佬族的丧葬

 

  仡佬族先民葬俗有其民族特色。一种是崖葬,即置尸崖穴之中,如《华阳国志》记:“有濮人冢,冢不闭户。”二是竖棺葬,如《魏书·僚传》载:“僚……死者竖棺而埋之。”三是悬棺葬,如《行边 纪闻》载:“仡佬……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崖穴间,高者绝地千尺,或临大河,不施蔽盖。”还有个别支系的仡佬族实行火葬,如《黔南苗蛮图说》记:“剪发仡佬……人死则积薪焚之。”以上仡佬族古老的葬俗遗迹,在黔北道真、务川及川南珙县等均有发现。
  
  近现代以来,仡佬族已经放弃了上述费用耗时的特殊葬俗,改行土葬。
  
  在 丧葬仪式方面,各地仡佬族的做法大体一致。在某些具体环节上,各地又有不同之处。
  
  仡佬族的坟地多选在山坡上,因此出殡称为“上山”.孝子执“引魂幡”引灵柩前行,亲友随后送葬。仡佬族出丧一般不丢“买路钱”,因为当地各族人民都承认仡佬族为本地最古老的土着民族。墓穴 用石板或石头砌成,刻饰花卉鸟兽,人物故事,楹联墓志。棺入墓穴,以布幔遮四周及顶,开棺盖,孝子整理死者穿戴,称为“清棺”,盖棺后,以石板盖顶。孝子添土掩埋,然后众手垒坟。织金、遵义、清镇等地仡佬族有“砍夏”(杀牛献祭)的习俗,称为“做亡斋”,有的在安葬之时做,有的在安葬之后 做。
  
  清代以前,仡佬族不立墓碑,只在坟前栽一棵树,其种类采用泡木树、松树、柏树或黄杨树。有的在坟前垒三块石头,在坟顶上立一方石为标志。清代以后,渐有立碑者,且墓室建造精良,墓门墓碑雕 工细致。
  
  仡佬族墓葬朝向特殊。一般墓葬以头枕山峰,脚朝山脚为顺。仡佬族墓葬则相反,脚登山,头枕空。所以,俗称仡佬族墓葬为“倒埋”.黔省俗谚称“横苗倒仡佬”,反映不同民族墓葬的方向特征。
  
  仡佬族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谢世,活着的人深感哀痛,总要虔诚、隆重地举办丧事,以寄托哀思,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丧事礼仪及墓葬文化。
  
  丧事礼仪纷繁复杂。一般有为之亡人洗身、换衣、装殓、开路、跷棺、择地、安葬等仪式。仡佬人认为父母的亡灵有三重意向,一是要去与先祖相会聚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群体生活,其生活方式要 与先祖桢;二是要像在世一样生产、生活;三是会惦记儿孙,不时要回来关注。因此,孝子在为老人举办丧事时,根据亡灵的意向作出相应安排。洗面沐身、梳头(或剃头)、换上新衣裤(或裙)为的是让亡者干干净净、穿着整齐美观、有如过节走亲访友一样去会先祖。
  
  仡佬族墓葬为朝向特殊。古代有头向天,脚站地为葬式,即“竖而埋之”的竖葬。又有脚向着墓地所在山坡顶峰的倒置,这一葬式即民间所谓“横苗倒仡佬”.无论竖葬还是倒埋,都是让亡灵升天或从 山顶上天的意思。仡佬族在清代以前不立墓碑,清代以后,渐有仿效汉族立石碑的。有的在坟前垒三块石头为标志。有的在坟顶栽一长方石,露出坟顶为一尺。死者为男性,栽石于坟顶左侧,若为女性则栽石于右侧。有的装一壶甜酒放在坟的顶部,上用石块盖口,称为“万年壶”.
  
  仡佬族的人民是山的儿女,生生死死不离大山,所以历史上仡佬人死后地埋葬地也离不开山洞、石框、悬岩,从而形成了特殊的民族墓葬结构。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