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我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各成体系、各显奇妙、各存风雅,就集中反映了各地不同的风俗特点和饮食习惯。但土家族的饮食,历来较为粗放。由于土地贫瘠、五谷不丰,加上人多地少、畜养单一,这里的人们自古温饱而足,不尚奢靡。有句俗语称“草鞋家机布,面饭懒豆腐”,足见土家人饮食之简陋。
但是,不能因为土家人饮食要求不高,就断言这里没有饮食精品和饮食文化。仔细推敲土家族的饮食风格,你会从中发现土家人与生俱来的强悍个性。长阳土家人世代生活在万山丛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万法自然,随遇而安。民间有一首《好吃包歌》(“好吃包”即馋嘴人)唱道:
一想樱桃黄,麦李在树上,又想瓜子蜜生姜,还想血灌肠。
二想蒸猪肉,黄焖煎豆腐,又想仔鸡多酌醋,高笋炒葫芦。
三想腊肉干,牛肉焖得烂,又想红心腌鸭蛋,肥肉炒大蒜。
四想塘里藕,豆腐肏泥鳅。又想后院红石榴,干锅炒黄豆。
五想汤油茶,茶里佐芝麻。又想田鸡过油炸,还想嫩丝瓜。
……
表面上在叽讽“好吃包”,实际上从头看到尾,这竟然是一张土家族的民间食谱菜单!其间所涉及的食物,都是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绿色食品”.在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饮食一般甚为简朴。如《好吃包歌》所列的杂食小吃,平常人家平时如果有一两样摆上饭桌,也算是难得的美餐。看看大户人家的食谱,则比较讲究烹饪技艺。另一首民歌《十大盘》,所列的菜谱显然精品迭出,令人垂涎欲滴:
清蒸鲜鱼肚,熊掌焖豆腐。
红烧麂子肉,五香烧烤猪。
醉虾加香醋,蒸鸡不见骨。
娃娃鱼足有四尺五,一块年肉半斤足。
护心油来把包子筑,清蒸鸽蛋外面生来里面熟。
……
其实真正的土家盛宴,乃是“十碗八扣”.
每逢在婚丧嫁娶、喜筵寿诞等重大喜庆节日款待贵宾,常常能见到这种最高规格的招待。其中第一碗是“头子碗”,肉糕垫粉条和黄花;最后一碗是虾米肉丝汤,除这两碗不用盖碗外,其余八碗均先用盖碗(比大碗小),在碗内涂上油,将食物、佐料放进,上格蒸熟,然后以大碗扣上反转过来,拆去盖碗,其菜形制一样,表面光滑。上菜时按顺序一碗一碗的上。每上第一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一声“大炮手”--,长长的拖腔直到席前,随之鸣炮,响匠吹起欢快的“菜调子”,主人便前来敬酒。客人边吃边上菜。接着出第二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顺--”,“菜调子”又吹起……直到上第十碗,大盘子一声“齐--”后,响匠便开始吹“下席调”,稍后客人的饭也就吃完了。客人坐席的席位按上下左右,各分大小。十碗菜的菜谱,比较规范的说法是“一碗头子、二碗笋子、三碗鸡子、四碗鲜鱼、五碗蒸咂、六碗羊、七碗元子、八碗肚子、九碗正肉、十碗汤”;十碗菜在桌上陈放也有规矩,或摆“四角扳爪”或摆“三元及第”.除十碗菜以外,上下还要配腌菜碟二个,为客人解酒解腻,这是长阳土家地区最隆重的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