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远去的土地庙庙会(2)
2010-03-15 15:21
再说玩的。鸽子市设在庙会北边长春寺门前平台上,玩鸽子的人都到这里买卖交换或买鸽子哨等养鸽子的用品。鸽子哨是用小圆葫芦做的,既轻又响。将哨
再说玩的。鸽子市设在庙会北边长春寺门前平台上,玩鸽子的人都到这里买卖交换或买鸽子哨等养鸽子的用品。鸽子哨是用小圆葫芦做的,既轻又响。将哨固定在鸽子尾部,待鸽子飞起来哨儿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是原韵京味的一种老北京风情。
鸟市、鸣虫市都在空场东北角,特别是入秋后显得特别热闹。鸟类有老西、交子、黄鸟、百灵、柱点、靛颏儿等,鸣虫类有蝈蝈、油葫芦、蟋蟀等,叫声不断。有的人挑上几个好的能过冬的,冬天将鸣虫装在葫芦里揣在怀中,鸣虫叫出好听的声音,走到哪儿听到哪儿,打发着人们冬闲时的寂寞。
挨着鸟市是跤场。场边放个大长板凳,场地铺上细黄土。摔上几跤收一次钱。围观的人有会摔跤的也可摔上几跤,叫捧捧场,以跤会友嘛,也是健体强身的一种方式。
中间的玩意儿可就多了,拉洋片、无声电影。因为没有电,只能利用太阳光反射,用手摇机放映。从布棚(长方形)两侧小窗口往里看,也只能看个大概。记得我曾看过一部陈查理的侦探片《血溅姊妹花》。这里还有练武把的、耍叉的、卖大药丸的、变戏法的。戏法常变的有仙人摘豆、二龙戏珠、旱地拔杯等。秋冬季还有卖空竹、风筝、扑扑登儿、牛喇叭的。杂技有吞铁球、吞宝剑、二龙吐须、蹿刀山等。以上这几种杂技由于对身体有害,故早已不让上演了。
土地庙还有一怪,年纪大的老人都知道“大兵黄”。他年纪很大,高个儿,穿着老式服装,长袍马褂。他不卖东西也不说唱,就是骂街,骂当官的,骂政府当局欺压百姓,收苛捐杂税。骂得那叫痛快,给穷老百姓出出恶气。不知道他有什么背景,反正警察都管不了。
老北京南城穷人多,爱算命,俗话说“穷人找卦摊嘛”。一般都算算什么时候时来运转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算算为什么倒霉的都是穷百姓。其实这都是瞎掰。只不过算命先生说几句吉祥奉承话而已,纯属蒙人。
在“奇门遁甲”、“抽签”、“黄鸟叼签”、“相面”等几个门类中,以牛乐天的相面人气最旺。他能说会道,会讲故事。比如说人什么长相好,什么人能交什么人不能交,说狼行人诡计多端,说雀行人主贫,说蛇行人毒,鼠眼人不能交等等。还说徐悲鸿画的马为什么好,是“肥而不拙、瘦而有神”,可见徐悲鸿在解放前就已经很出名了,并为大家所推崇。牛乐天收卦资很低,找他相面的也就多了。相面时大都是奉承话,比如说你天庭饱满是少年好运,说你颧骨高是掌权之相,说你底骼方圆老运好等。总之,你花钱了就让你高兴高兴,听着也有一些人情世故的道理,很有点意思。
说书的书场有赵清波的《聊斋》,京东乐亭大鼓,说唱《施公案》(黄天霸的故事)。最招人的是外号叫小蜜蜂的竹板书说刘公案(刘墉斗和珅)。此人长得其貌不扬,但表演得好,连说带唱,出点滑稽样尽其丑化和珅,听书人发出阵阵会意的笑声。这才真叫找乐呐。
到了年前(春节前),逛庙会的人更多了。增加了卖年货的,各种日用杂品和干鲜果品,还有一些写春联卖年画的。春联有现代的,也有按买主要求现写的,比如“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忠厚传家久、诗书续世长”等。年画多是以杨柳青木版画为主,有《鲤鱼跳龙门》、《吉庆有余》、《三国演义》、《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西游记》等。还有各种灯笼、爆竹、大小风车,真是购销两旺好不热闹,过年的气氛十分浓厚,这偏安一隅的土地庙会虽比不上达官贵人的生活场面,却也展示着老北京过年的习俗。总之,土地庙会给穷老百姓带来了快乐,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土地庙会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停办了,在土地庙的空场上修建了宣武医院、机关单位大楼和居民住宅,从此具有草根特色的土地庙会也就永远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年轻人更不知在哪儿了。我今年70多岁了,人老了难免怀旧,想起少年时逛土地庙的情形,如在眼前,阵阵乐趣在回忆中又将我带到了50多年前,我又年轻了许多。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特别是改革开放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休闲娱乐形式多种多样,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相信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
土地庙虽然没了,在土地庙的原址修建了宣武医院、机关大楼和居民住宅楼,修建医院救死扶伤解除了人们的病痛,盖民居高楼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土地庙这块宝地更造福于人民了。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