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北半球高寒地区的游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桦皮文化,从欧洲北部经东北亚,直到北美洲,在北纬50度附近的游猎民族聚居区都有这种制品。而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森林山地里的鄂伦春族,则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桦皮文化。
在兴安岭莽莽的林海中,鄂伦春人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广袤的大兴安岭,属亚寒带地区,这里四季分明,生长着大片的桦树,桦树挺拔俊秀,树皮柔韧易塑,这些桦树为鄂伦春等北方的游猎民族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
他们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的工具和工艺品,并沿袭、发展成为一种传统,这便形成了其独特的“桦皮文化”。
如今,桦皮文化已经成为鄂伦春人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剥采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其中包括:碗、盆、火柴盒、水桶、针线盒、筷子盒、桦树皮篓、桦树皮船及撮罗子等等。
每年农历的五、六月,白桦树树干水分充足,树皮也容易剥取。鄂伦春人一般是在这个时候剥取桦树皮,他们剥桦树皮的技术非常高,剥下来的树皮完整而且不会伤害到树干,这样便不会影响树木的继续生长。将桦树皮去掉硬皮削得平平整整,用火烤或经过蒸煮,桦皮就会变得较为柔韧,可以裁剪出需要的形状,用鬃毛或兽筋缝成需要的生活用品。为了防止桦皮裂口或漏水,有的桦皮制品要裹边,用松油封住有缝隙的地方。
鄂伦春族的桦皮制品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传统住宅的主要建造材料;二是交通工具;三是生活用具;四是宗教用品。
桦皮为屋
桦皮是鄂伦春人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无论是建自己居住的“仙人柱”,还是建贮存衣物、肉干、粮食及野菜、野果等物品的“奥伦”(即搭在高处的仓房),以及临时在野外搭建的小棚子,都以桦树皮为主要原料。
阿达马勒
鄂伦春人所制的桦树皮器皿有碗、盆、火柴盒、水桶、针线盒、筷子盒、桦树皮篓、桦树皮船及撮罗子等。其形大小各异,装饰风格独特,装饰纹样有几何纹、动物纹、花草纹三种。在桦树皮器皿中,做得最精巧的莫过于“阿达马勒”盒,这是姑娘出嫁用的梳妆盒,盒上多刻有“南绰罗花”(相思花),反映着鄂伦春人对婚姻的祝愿,愿青年人爱情忠贞,夫妻白头到老。
桦皮船
桦皮船(鄂语称“木若沁”)是鄂伦春族用来狩猎、捕鱼以及渡河、驮载的工具。桦皮船形制颇为特殊,敞口、船体中部较宽,船头、船尾尖细并微微上翘,状似剖开的梭子。桦皮船具有体轻、速度快的特点,一般一个人即能搬运,水中可搭载2~3人。
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白桦树作为具有生命灵性的偶像早已在鄂伦春人的狩猎文化、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桦皮文化在游猎与农耕、原始与文明的悸动中,传承着一个民族的脉搏,讲述着一个民族和一片森林的沧海桑田……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