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存完好的楼阁 |
3月中旬,一则“米脂古城一条街”入围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评审名单的消息,让榆林乃至陕西历史文化界为之一振。古镇评选活动自启动以来,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的近400条街道的申报材料。米脂古城一条街等15条街道从中脱颖而出,进入最终十强的角逐。这印证了米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遗存的完整性。在已经出炉的前两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评选中,包括“平遥县南大街”、“拉萨市八廓街”、“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等著名街道,作为历史文化大省的陕西,目前尚无一条街道当选。
提起陕北米脂,人们总会想到貌倾天下的美女貂蝉,总会想到名扬天下的闯王李自成,也会想到秀甲天下的“米脂婆姨”。然而,在这些名人的背后,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米脂古城却鲜有提及。在历经数百年的岁月剥蚀和人为损毁之后,这座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城,仍然保存了完好的整体格局。林立的店铺,规整的四合院,雄浑的殿堂透出的古风古韵,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历史沉浮。
古城古街古窑洞
米脂古城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主要以东大街、北大街为主骨架,其它巷道呈不规则网状分布于大街两侧,形制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东大街由十字口至东门长约480米,两侧店铺林立,是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北大街由十字口至北门长约340米,两侧建筑多以住宅为主。全城设有东、南、北3座城门,现仅存北门。
米脂具有近千年置县史,古城街道上最具特色的就是窑洞,因其营造形态独特,从而成为了米脂文化的象征,这些窑洞以四合院为主格局,面积达2平方公里,皆依山就势而筑,庭院布局奇巧,工艺精湛。
米脂古城一条街现住人口3.8万,几百年过去了,东大街的枣园巷、儒学巷、安巷子、北城巷等巷道,格局未变名称未改,风貌依旧。散落其间的高家、杜家、常家、冯家、艾家等众多明清窑洞式大院,每个院落的影壁、廊檐、抱石鼓、月亮门、垂花门、窗棂花、门楼样样精彩,虽历经世事变迁,保存仍较完好
![]() 88岁的罗永斌在展示他的钉秤手艺 |
人才辈出的小城
这次探访米脂古城,是从东门开始的。行走在古老街区,每挪动一步很可能就会拾到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建于1496年的东大街文庙大成殿,后为东大街小学占用,从这所小学走出了刘澜涛、马文瑞等老一辈革命家。而城内的米脂女校更是培养了高佩兰等数十位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代表。在东大街19号的一座老图书馆,还可以看到由林伯渠于1948年亲笔题写的“斌丞图书馆”馆名石刻。
70岁的米脂中学退休教师高治元住在东大街新民巷的一座四合院里。在他看来,这院落是高家后人引以为豪的资本。祖先高庆曾起兵数万抗元,后归顺明朝受封将军,这支高姓成为当今人数庞大以米脂县为核心的陕北高氏族群的主体部分。清代有高增融等4位进士,以及后来的共和国第一批少将高维嵩等,都是来自古城的几个高家大院。高治元翻着宗谱说,史实全部记载在里面,过去家族里有权倾一方的官宦,有经商的富户,而更多的是教书育人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