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充满神秘感的景颇族竹筒取火(2)

2011-08-01 11:01
来源:云南网 作者:苏颖 谭江华 项陆
现场表演逼真还原远古场景 或许你难以相信,在一场专门为我们进行的表演中,34岁的李退作和他的同名人合力才取火成功。我曾经和不是同名的人取火,


  现场表演逼真还原远古场景

  或许你难以相信,在一场专门为我们进行的表演中,34岁的李退作和他的同名人合力才取火成功。“我曾经和不是同名的人取火,真的没有成功过。”

  取火并不如想象中容易。而现场的“竹筒取火”表演,客观逼真地还原了一个远古的场景……

  材料:竹子、棕绒(棕树身上生长的一种极细的棕色绒毛)、竹绒屑(用刀在竹竿表面刮出极细的竹屑)。

  李勒丁将竹子从上到下用刀均匀地一剖为二,取一半在其中间放入混合过的棕绒和竹绒屑。棕绒和竹绒屑要干燥的。再将另一半合盖在上面,使之如未用刀剖时之状。然后在放入棕绒和竹绒屑的部位开一小口,小口不能开穿,应开至将穿而又未穿之时最佳。

  李勒丁的侄子李崩用将已准备好的一片长约80厘米、宽约7~8厘米的竹片(竹片的一侧应似刀刃状),一端顶在小腹部,一端顶在门坎或坚硬的地面上,竹片刃口向上。李崩用双手抓紧放有棕绒和竹绒屑的竹筒两端,将开过的小口对准竹片刃口,用力快速地来回摩擦。约3分钟后,在开有小口的地方开始散发出火的味道。

  显然,取火不是那么顺利。5分钟以后磨出一个小洞。7分钟后,火还是没有点着,换了一根竹片继续摩擦。20分钟后,依然没有点着。

  李崩用累得大汗淋漓,再无力气摩擦,火却依然没有点着。

  李腊汤说,我们祖先留下一个传说,不同名字的两人一起点火,是点不着的。

  李勒丁的另一个侄子李退作上场,和他同时摩擦的是同名同姓的村民。20秒后,闻到火的味道;一分钟后,火竟然点着了。

  从这次表演来看,李勒丁已经成了副手,他的后辈能够独立完成这种取火方式了。

  李勒丁另一个侄子李勒腊说,他的伯父在竹筒取火这项技艺上,快成为“古董级”人物了。“作为后辈,我们也希望50年后,有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寻访到跌撒村,我们几兄弟能再次聚拢进行一场表演。”李勒腊说,他相信这项技艺他们不会忘记。

  (苏颖 谭江华 项陆才)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