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潍坊嵌银:巧夺天工的民间艺术

2011-08-11 14:47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宋学宝 高斐
 潍坊(旧时称潍县)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潍坊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风筝、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布玩具等传统手工
 
 

落地屏

 

李康宁1963年制作的《西厢记》五扇屏

 
 
 

1960年制作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屏风

 

 
抱月瓶
 

  上海世博会再一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到潍坊的红木嵌银漆器上。早在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就获得过最优等奖的这一手工艺品,展示了潍坊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让人们赞叹不已。

  扬名巴拿马

  潍坊(旧时称潍县)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潍坊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风筝、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布玩具等传统手工艺品代代相传,弘扬发展,使得潍坊文化更加厚实、灿烂,显示出独特的魅力。1915年,潍坊嵌银漆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最优等奖,蜚声海内外,使得全球各种肤色的人们对东方民间艺术刮目相看。

  清代康熙年间,潍县铜业已经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增加销量,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它为嵌银漆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清道光年间,铜首饰艺人姚学乾为金石学家陈介祺修复文物,在为古玩配制底座、撑架的过程中,与拓裱艺人田雨帆一起,推陈出新,独创出了在木质器具上镶嵌金银丝的工艺。

  据《潍县县志》记载:嵌银技艺由本县南门里人姚学乾相传而来。后传本县田智缗、田子正兄弟,开设“釦雅斋”专做嵌银漆器,将嵌银工艺发扬光大。用珍贵红木制作的嵌银底座和撑架,与古文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衬托出文物的精美与珍贵,达到了美轮美奂的效果。

  到光绪年间,嵌银漆器的制作在潍县已经非常普遍,品种也由文物底座、撑架,扩展为各种工艺品、家具,十分繁荣。1890年,当地铜匠田晓山、田菊畦兄弟俩的嵌银工艺图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使嵌银漆器产品别开生面。清末民初,社会上一部分人羡慕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提手杖成为一种时髦,于是手杖又成了嵌银铺的热销货。最初的嵌银手杖只嵌一行双勾字,之后艺人们又将100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嵌在手杖上,名曰“百寿杖”。百寿杖一问世,即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成为欣赏书法与观赏艺术的佳品,并作为嵌银漆器的代表畅销不衰。这期间,当地还出了几位技艺超绝的嵌银漆器大师,田昞睿就是其中的一位。1915年,他的嵌银漆器作品“西湖十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最优等奖”。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