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寻访北京历史上的湿地(二)

2011-08-25 10:10
来源:北京文网 作者:北京文网
顺义的汉石桥湿地保护区 朝阳区东部曾有大片湖泊湿地 北京东部的朝阳区、顺义区、通州区以及平谷区南部,由于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历史上也多坑塘水面,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泊湿

 

 
顺义的汉石桥湿地保护区
 
朝阳区东部曾有大片湖泊湿地
北京东部的朝阳区、顺义区、通州区以及平谷区南部,由于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历史上也多坑塘水面,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群。
打开解放初期的北京市地图,在今农展馆东部,麦子店一带,沟渠纵横,水面密密麻麻。现在的地名也有不少与水有关,例如水碓子、苇子坑、苇子沟、麦子淀(店)、南洼子、北洼子、将台洼、亮马沟(河)等等。较大的水面有数百亩,小的水面(北方人称“泡子”),只有几亩大,有些地片地势低洼,雨季积水,旱季就逐渐干了,北京人称为“洼子”。
史书与志书上很少关注这一带的湿地,笔者曾访问过家住霞光里的老住户,86岁的高大爷说:年轻时这一带到处都是水洼子、窑坑、稻田。不少人来湖边钓鱼,到稻田扎蛤蟆,还有人到这儿收苇叶包粽子。环形铁路中间也有不少苇塘,后来都变成农业社的鱼塘、稻田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使馆区的扩大,如今这里的水面只剩下红领巾湖、团结湖以及朝阳公园里的水碓湖、南湖,还有“女人街”东面的两片鱼塘。
再往东北就到了温榆河边,今朝阳区金盏乡(原属顺义县),由于地势低洼(最低处海拔18米),历史上多坑塘水面,面积最大的要数金盏淀了。清《日下旧闻考》说:金盏淀“广袤三顷,水上有花如金盏,故名。”金盏花中药名叫“金钱草”,它不是水生植物,却多在水边生长。解放后,当地农业社为了发展农副业,将包括金盏淀在内的大部分水面开垦为稻田、鱼塘。最盛时,全乡(公社)年产鲜鱼200万斤。
近年来朝阳区推进了金盏乡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利用它原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成片的鱼塘等水面,把这里改造成为集休闲度假、娱乐、生态旅游、高科技农业为一体的温榆河畔绿色走廊。今天的蟹岛度假村,就是利用原乡里的百亩鱼塘改造的。
在今通惠河中游地区,历史上也有很大一片浅水湖泊,具体面积已无资料查找,辽金时期由于这里在都城的东郊,被称为“郊淀”。辽南京和后来金中都的王公贵族经常到郊淀来射猎。传说,辽代太平六年(1026年),一位皇子到郊淀打猎,收获颇丰,就命人在郊淀的东西两侧各修了一座凉亭,以备再来此时歇脚之用,分别称“大郊亭”与“小郊亭”。
到了元代,开凿了通惠河穿越郊淀,致使湖水被排空。明代以后,这里还残存了几小片水面,如田家洼、小南海、小海子等,一直保留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今也只剩下地名了。现在原郊淀位置有一片约500亩的高碑店湖,实际上是一座人工水库,湖水大部分来自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
顺义杨镇汉石桥湿地是北京
“最后的湿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