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濒临绝境的东北人参(4)
2010-05-15 11:29
通过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对神经系统、贫血、糖尿病、胃病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与传统中医药对人参的推崇不同,以西医体系为主的现代医
通过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对神经系统、贫血、糖尿病、胃病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与传统中医药对人参的推崇不同,以西医体系为主的现代医疗行业把人参作为药物来使用的例子很少,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了保健品来看待。
如果有机会到东北老乡家做客,在很多人家里都能看到一个大大的玻璃器皿,里面盛着当地的土制烧酒,中间浸泡着一根或数根白白胖胖的人参。这是很多东北人必备的滋补品,也是东北老乡特有家居摆设。在宴请客人时,主人经常会盛情地请客人喝上一两杯这种泡了数年的人参酒。度数很高的热酒入口后,细细品味一下,在酒的辛辣中,有一点淡淡的甜味和轻微的苦味,那就是人参的味道。在这里,人参不仅仅是一种滋补品,更多的是附加了一种浓浓的精神上的滋养。
盛极而衰的野生人参
在清王朝时期,一株质量上佳的野生人参,价格就已经大大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研究人参贸易历史的部分学者认为,满族作为一个偏居东北的少数民族,之所以能有雄厚的财政基础发动对明朝的强大军事攻势,除了军事兼并和掠夺外,其财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辽东马市上的人参、毛皮贸易。满族人依靠从山上采挖的人参,赚取了大量的银两。
清王朝对采参事务的管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政府对人参贸易的高度重视。最初由兵部发放采挖人参出入东北的许可证,也就是采挖人参的参票,平均每年要下发数千张,其中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发放了3000余张。在乾隆九年(1744年)甚至设立了官参局,专门管理参务。清政府甚至对挖参人上山的路线都作了明确规定。持有参票的人必须在采挖后向朝廷上交规定数量的上等人参,如果有剩余的人参,才可以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交易。每年清王朝获得的人参数量平均在数千斤左右,除一少部分供皇室使用外,绝大部分用于交易,这成了当时皇室内库的一大财政收入,据统计有时竟高达70万两白银。
由于长期无节制的采挖,野生人参资源基本上已经枯竭,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园参。园参制成品有这样几个品种:生晒参,是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的制成品;红参,是蒸制后烘干的制成品。从产地上,人参还有长白参和高丽参的说法,但也只是称谓而已,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但高丽人参作为国际人参市场上的重要品牌,名字本身就是成功的标志。韩国经过多年科学的栽培和经营,在利用农田土栽培、对园参的农药及化肥残留的有效控制这些传统人参种植中很难解决的问题上,都找到了较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在人参的品牌培养上,长期集中树立“韩国人参公社”这个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国际市场上,韩国人参(指园参)的交易价是中国产人参的10倍以上。
据统计,国内每年园参的产量在5000吨左右,现在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的万良镇,近几年每年人参的交易额都在2亿元以上。人参在长白山地区的一些市县,已经成了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