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父:屈原(2)

2009-05-26 10: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刘 机
一曰博爱:即今日语之爱祖国、爱人民。“国无人莫我知兮 又何怀乎故都”、“举世皆浊兮皆我独清、众人皆醉兮皆我独醒”,屈子曾多次地哀愤世道的

一曰博爱:即今日语之爱祖国、爱人民。“国无人莫我知兮 又何怀乎故都”、“举世皆浊兮皆我独清、众人皆醉兮皆我独醒”,屈子曾多次地哀愤世道的混浊和自己的不被理解,但此处的“世道”和“众人”所指并非楚国的人民,而完全是鞭笞谄谀奸佞的误国之弄臣,“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亦即他所说的“党人”。楚国的人民自然是理解他们的“三闾大夫”,更是爱他们的“三闾大夫”,若不理解他就不可能在他投身汩罗江之后没日没夜的打捞他,更不可能害怕他葬身鱼腹而把白花花的大米投向汩罗江。屈子在他多年的流亡生涯中对祖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也自然看得一清二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这些无不反映了屈子对祖国和人民所怀的那颗赤子之心。屈子在他自己遭受放逐和陷害的悲惨境地心中始终挂怀的还是他的祖国和人民,试问天地之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加伟大的赤子之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的爱民之德?屈子对祖国、对人民的无私博爱可以耀之于日月、重之于河山!

一曰平等:即今日语之人人平等。《九歌》是《楚辞》中用来祭祀天帝及众神的一组乐歌,但此处的屈子完全是站在与众神平等的地位来祭祀他们,体现不出丝毫的儒家的“尊卑贵贱”思想。其中的《国殇》是唯一一篇用来奠祭人的,即为国牺牲的人民。国殇者乃国家之灾难和不幸,单从这一标题就可以看出屈子的伟大。在屈子的眼里为了国家而夭折和“非正常死亡”的人民就是国家的灾难,才可以称得上国家的灾难,这里把屈子的“人本”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身既死兮魂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没有将军、没有兵卒、没有王候、没有草民、只要是为国家而夭折的人民都是伟大的,他们的灵魂都一样的不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引用这一句来讽刺当时的南宋统治阶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是此二者从字面意思上所折射出的思想却天差地别,前者灌输给我们的是“人民崇拜”,而后者灌输给我们的却是“个人崇拜”。“吾令羲和弭节兮, 望崦嵫而匆迫”,“羲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说中的太阳神,相当于希腊人的“阿波罗”,此处虽是屈子在遭逐之后一种悲苦绝望的最无奈的泣诉,但是它所体现的“平等”思想却可以超越于万古:羲和,我作为你的子民,我有权利要求你让我坐上你的战车畅游四海,因为你受着我的祭祀和供养。

一曰自由:即今日语之信仰自由、爱好自由、思想自由。“民生各有所乐兮,吾独好修以为常”、“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屈子在此处用象征性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对其“美政”理想的坚韧追求,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其思想意识的超前,比受“孔孟之道”教化之下的一千年之后的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超前二千年都不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什么是“天理”?天理就是“民生各有所乐”;什么是“人欲”?“人欲”就是一个人(社会、团体)把他的意志强加于另一个人(社会、团体)而“只准许民生一乐”。中国人民在这种奴隶思想的钳制之下被束缚了一千年,可是我们的人民却从来不曾停止过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因为我们的精神之父告状我们:为了思想自由和人身自由,我们应该同他一样“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300年过去了,屈子的魂魄被汩罗江的江水腾翻鼓荡了2300年了,重华的子孙们不知在何时才能把“博爱、平等、自由”包进粽子里来祭奠我们伟大的精神之父?!

(责任编辑:文德)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