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震惊世界的印度孟买恐怖袭击案爆发。由于印度政府在此次事件应对上过于迟缓,造成大量人质因为救援不力而丧生。为缓解国内巨大的压力,印度政府竟称在恐怖袭击现场发现了产自中国的手榴弹,妄图将“强大对手”中国牵扯进来做自己的替罪羊。
事实上,这些未经调查就发表出来的文章根本经不起推敲。以所谓的“中国武器出口斯里兰卡”为例,姑且不论斯政府军打击的是国际公认的恐怖组织、其结束的是一场内战,就是稍微了解斯里兰卡军方武器装备常识的人也都知道,斯里兰卡军方的武器来源其实是多渠道的:其陆军装备有中国的WZ551装甲车,同时也装备有俄罗斯生产的BTR-80、BTR-90装甲车、南非及以色列等国的防雷运输车,而且还装备有东欧国家(捷克或波兰)生产的T-55坦克等各国的装备;类似的局面也见之于斯里兰卡的海、空军——斯方海军装备有两艘印度造1650吨、1200吨护卫舰、美国造巡逻舰及气垫登陆艇、以色列造萨尔导弹艇及60吨高速快艇;斯方空军战机中则除中国的歼7、K-8、运8、运12之外,还有大量美国的大力神运输机和贝尔直升机、以色列的幼狮战机、乌克兰的米格27战机以及俄罗斯的米-24武装直升机。因此,刻意强调中方装备在斯里兰卡的作用,只能是“中国威胁论”在世界军售市场上的产物。
因此,西方媒体对中国武器出口的高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与其说是其出于对战争地区的关注,不如说是其对中国武器出口势头上升、甚至将撼动西方军火交易优势的担忧和无奈。传统上,美、英、法等国一直是世界上主要的军火出口大户,不仅换回来大把的银子,同时也借此加强了对武器进口国的政治控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开始将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武器推向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购买能力低的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开始采购中国武器,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切实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武器的竞争压力。
“中国武器出口在保持好原有客户的同时,在世界多个地区开疆扩土,大幅占领市场。”长期关注世界军火交易的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理德·韦茨,在描述中国武器出口现状时这样形容。
就连一向持反华态度的加拿大《汉和防务》总编辑平可夫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影响,称中国以智利圣地亚哥航展为平台,向南美推销了A-100火箭炮系统、多种卫星和火箭、无人机与P-12地对地导弹等武器系统,借此加强了其与古巴、智利、玻利维亚与阿根廷等中南美国家之间的军事关系。
更令西方感到忧虑的是随着中国武器制造水平的提高,中国出口的武器的先进程度也不断提高。在2008年底举行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史无前例地对外展示了大量先进军事装备,西方媒体普遍解读为这是中国吹响了进军全球先进武器销售市场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