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由于维护双方国家利益及地区安全是中国对外军技合作的最终目的,因此,中国的武器出口也就有了“交易方式”灵活的另一特色。西方国家在对外出口武器时,基本都要求现金支付,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困难根本无力购买西方的先进武器。
《简氏防务周刊》曾评论说,尽管中国现在尚不能完全与美国、欧洲和俄罗斯这些可以提供先进武器的军火大国竞争,但中国已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愿意与中国进行能源和经济合作的第三世界国家,甚至愿意在武器交易中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从而大大缓解了发展中国家在军费支出方面的压力。
据俄罗斯纽带网今年1月26日的一份资料显示,由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军技合作时,方式比较灵活,因此,非洲及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对中国的军工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他们与中国的合作方式则是多变的:赞比亚希望用铜与中国结算;津巴布韦则在试图说服中国用锌和铝来交换中国军用飞机;肯尼亚甚至是在和北京进行“用其领海内捕鱼份额来交换中国军用装备”的谈判;而中国与古巴、智利、玻利维亚、阿根廷等中南美国家进行军技合作时,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此外,中国军用装备的简单易用,对于士兵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非洲军队而言也是比较实用的。因此,中国的 J-7、 K-8 及 Y-12战机、155毫米榴弹炮及部分装甲设备,都是在非洲比较受欢迎的装备,而且,据俄罗斯专家分析,那些已经装备了J-7 及K-8战机的国家,则绝对是中国 FC-1多功能歼击机的潜在用户。
中国武器出口不会附加任何额外政治条件这一特点,也是中国在国际军售市场上拥有特定份额的一大主要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武器出口方面有很高的政治门槛,比如会动辄以人权、专制等问题为借口对第三世界国家百般刁难,让曾饱受西方殖民统治的第三世界国家很难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