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文艺批评姿态决定一切

2009-08-06 17:22
来源:文联网 作者:佚名
在一个多样化的时代,谈论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显然变得非常复杂,人们不再相信有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可以定夺文学作品的生死了。人们越来越发现文学充满着奥秘,文学所蕴含的精

在一个多样化的时代,谈论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显然变得非常复杂,人们不再相信有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可以定夺文学作品的生死了。人们越来越发现文学充满着奥秘,文学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难以用清晰明确的理性文字传达出来,文学的精神价值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正价值与负价值相互交织在一起,不可能完全剥离开来。更重要的是,文学的精神价值并不是由作家一次性地完成的,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价值的胚芽,在阅读和传播的过程中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因此,对于文学批评来说,批评的标准不可或缺,但标准不应该成为批评家的护身法宝和尚方宝剑。我以为,批评的成功与否,往往不在于批评家的标准是否明确,而在于批评家以什么姿态进入批评。如果批评家以唯我独尊的姿态进入批评,认为只有自己才掌握了真理,那么就不可能顾及到文学精神价值的复杂性,即使他的标准很好,他对文本的判断也可能与事实不符,甚至南辕北辙。如果批评家以商榷和探询的姿态进入批评,他的标准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很有可能通过商榷和探询一步步走近文本的内核,揭示出深藏其内的精神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文学批评来说,批评家的姿态才是决定一切的。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法官”与“导师”的姿态统领着文学批评的园地,大多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在解释文学批评时,也都强调文学批评是一种分析和判断的活动。众多的文学批评家认真履行着“法官”与“导师”的职责,但他们的工作不见得会让作家们买账,因为文学创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是一种充满玄机的精神产品,要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非易事。并非人们不接受文学批评家以“法官”与“导师”的姿态出现,问题在于,在这种姿态下,文学批评家是否站在公正的立场,以什么为评判的标准,却是难以统一的。公正的立场,评判的标准,这就涉及到文学批评家其他方面的素养。当一名文学批评家的思想准备、知识准备以及道德准备难以让人们信服时,其批评就难以被人们接受。托尔斯泰就讥讽批评家是“聪明的傻瓜”。有的作家则声称他们根本不读文学批评。如果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长期处于这种对立的状态,文学批评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文学批评中的“法官”和“导师”的姿态似乎就注定了作家与批评家之间只能处于对立的关系。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为了解决创作与批评之间的对立关系,他干脆主张由作家自己来当批评家。他将文学批评分为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所谓大师的批评,也就是指那些能够称得上大师级的作家所进行的文学批评,也就是作家自己来当批评家,蒂博代最为推崇大师的批评,他认为,大师们既然是作家,就会努力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进行批评,他看待别人的作品时,就会有一种理解和同情之心。说他们的批评“是一种热情的、甘苦自知的、富于形象的、流露着天性的批评”。按蒂博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职业的批评家都要失业,而作家从此兼上批评家的职责,大概也就无暇顾及创作了。蒂博代的办法并不高明。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批评者是作家的身份还是职业批评家的身份,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批评姿态。文学批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基本上是以“法官”和“导师”的姿态出现的,这是与人们的认知思维的历史处境相适应的,在人类文明的创立阶段,人类主要面临的任务是对未知世界进行认知和判断,文学作为一门人类自己创造的精神产品,同样需要进行认知和判断,因此文学批评首先承当起了认知和判断的功能,这就决定了文学批评家最初所采取的姿态是“法官”和“导师”的姿态。但是,随着文学观念的成熟,随着现代思想的深化,人们对文学的多义性和复杂性有了逐渐深入的把握,意识到文学批评不能停留于简单的认知和判断,否则会有损于文学的多义性和复杂性。文学批评家逐渐觉悟到,“法官”和“导师”的姿态不仅得不到作家们的广泛认同,而且也无助于文学批评的正常开展。因此许多文学批评家在批评的姿态上做出了调整,采取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批评姿态,通过文学文本与作者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从而达到审美的共振。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