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4国政府,表示接受促令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第二天,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一面依靠美国的援助,积极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内战;一面又作出“和平”姿态,于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致电延安,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定大计”。同时,斯大林也致电中共中央,说中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毛泽东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寻求维持国内和平的协议;并说,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
为此,中共中央于8月23日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讨论目前形势和中央的方针。
会议认真分析了日本投降以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认为抗日战争阶段已经结束,新的阶段是和平建设,应当力争一个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建设时期,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当积极争取。会议认为,蒋介石要消灭我们的方针是没有改变的,但是现在由于各方面力量的牵制,他还不能下打全面内战的决心,和平是可能的,我们也需要和平,现在我们是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会议认为,对国民党的批评,今后几月要逐渐缓和下来,将来采取的原则是蒋攻我亦攻,蒋停我亦停,有团结有斗争,有利有理有节。现在需要与蒋介石面对面,举行直接谈判,不能拖了。要尽快发表和平、民主、团结的宣言和纲领。
会议决定,先派周恩来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随后毛泽东再去。毛泽东遂于8月24日复电蒋介石:“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会议还决定,在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并增补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