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写在春节的怀念:每逢佳节倍思亲

2010-02-01 10:2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崔铁
又到春节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几天,我思念在远方定居的儿子,然而,此时此刻,我最怀念的是我已过世的父母,因为任何高端发达的媒体也无法和在天堂的他们沟通

又到春节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几天,我思念在远方定居的儿子,惦念他们春节是否多放几天假,回家来能呆几天,我们该给他们准备些什么好吃的,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想念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姐姐哥哥和弟弟,春节来了,多么想像小时候一样集聚在一起,在雪地里乱跑,点蜡烛,放鞭炮,偶尔相互间还打架,现在,他们都好吗?
然而,此时此刻,我最怀念的是我已过世的父母,因为任何高端发达的媒体也无法和在天堂的他们沟通了,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敲打着键盘,用我的泪书写着从心里发出的文字,表达我内心无限的哀思。那尘封的过去,谁也不愿提起,因为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给人带来带来的都是辛酸,可是怀念父母,我又不得不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时间倒逝, 随感情奔放,任泪水纵流!
母亲
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四岁那年姥姥就去世了,姥爷含辛茹苦把十几岁的姨妈,九岁的舅舅,和四岁的妈妈养大,妈妈十七岁那年就嫁给了已经失去父亲,只有十三岁的爸爸,也许是同命相怜,或许是天生的缘,母亲自从嫁给爸爸那天起,就承担起了家庭的所有重担,因为爸爸小,还有唯一的家庭成员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
父母结婚时是一九四三年,还是民国时期,做过小生意的祖父买下一些土地,后来为了给他治病又买了许多,到母亲他们结婚的时候家里的土地已经不多了,所以,农忙时雇人干活,闲时的一些零活就得母亲自己干 ,旧社会女人一般是不下地干庄家活的,可是我们家没有别的男劳力,祖母年纪大,所有的农活就得由母亲去干。繁重的劳动并没把母亲压垮、累坏,反而练就了她强壮的体魄和灵巧的双手,这为她在解放后生产队的劳动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祖母像疼爱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妈妈,妈妈像姐姐对弟弟一样呵护着爸爸。到了一九五零年冬天,结婚八年的父母生下了姐姐,爸爸被派到外地的区政府工作。从此,妈妈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在家照顾年迈而又小脑萎缩的奶奶,抚养我们姐弟,在外到生产队劳动的生活。
不过,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穷人家出身的母亲来说还算不了什么,而她真正的苦难是爸爸被双开之后开始的。
一九五八年春,爸爸由于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加上个别同事的添油加醋和爸爸的倔强,导致给爸爸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过激处分。
受到处分的爸爸,回到老家,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心里不服,但又无处申诉,痛苦,怨恨整天折麽着他,那时候,一个犯错的人是被别人看不起的,为了不让爸爸憋屈坏,奶奶有儿子,我们有父亲,妈妈劝父亲离家出走,到外地的新环境谋生。
爸爸走后,最初奶奶和我妈妈是怎么生活的我不知道,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爸爸就是我的一个概念,因他像个匆匆的过客,在家时来时走,我对他的印象只是每年春节在家的几天暂短的相聚。可我小时侯家中的生活困境我却记得很深。
那个年代,一个犯了错误的家属在社会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妈妈忍受了那个年代一个罪人家属所有的精神的痛苦和身心劳累的折麽。劳动中,他们干的是最低贱的活,分的是最劣等的东西,干什么都得看人家的脸色,没有亲历那个年代的人,是很难体会到得。今天一些影视作品中所反映的那个年代的事情,绝没有一点的夸张和虚构。所以说那个年代他们在精神所受的歧视,是今天任何物质 都无法弥补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