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的职场处世之道(2)
2010-07-03 14:18
6、杨修 曹操手下的谋士像郭嘉、程昱、荀彧,都是很端庄的人,只有杨修整天耍嘴皮子,难怪会被杀,谁叫他大嘴巴! 杨修最糟的部分是他的聪明太炫耀
6、杨修
曹操手下的谋士像郭嘉、程昱、荀彧,都是很端庄的人,只有杨修整天耍嘴皮子,难怪会被杀,谁叫他大嘴巴!
杨修最糟的部分是他的聪明太炫耀了!
一次是梦中杀人事件,曹操被杨修说破怕被人暗杀的心理;另一次是鸡肋事件,曹操认为事关重大,杨修就因此送了性命。
身边如果有人随时在窥伺着你、说破你的心理,是一种很不愉快的感觉,尤其曹操那么容易受威胁的个性,他当然会把杨修除掉。杨修的聪明显然不是智能,一个人如果有智能,应该了解保身的重要。和杨修亲近的曹植也沾染了这种聪明外露的个性,所以一直到后来的政治斗争中,他仍未学会韬光养晦、在最重要的时刻才出手的哲学。
7、马谡
孔明用马谡守街亭,原本是要给年轻人一个表现的机会,不料马谡的第一次披挂上阵,就犯下了如此严重的错误,造成第一次伐魏的失败。从这个历史案例,我们可以思考:马谡为什么兵败于街亭呢?
首先,他虽然熟读兵书,却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他可能将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但偏忘了孙子曾提到兵形象水,水无定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用兵时必须依据当时的人、事、时、地、物各种情境运用。他引用“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的理论、学习韩信“背水一战”的精神,基本上没有错,问题是当时的情境并不适用。主管要能活用各项管理原则与技巧,才能发挥管理的效能。
其次,马谡年轻自负,刚愎自用,不能够记取孔明的命令在先(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之后又不听取王平的意见。王平虽然是个大老粗,学问绝比不上马谡,但毕竟从行伍干起,征战沙场多年,孔明正是看上王平的谨慎,令他协助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偏偏马谡不能听进他人的意见,甚至自认孔明平时都要征求他的看法,要王平少啰唆。身为一位管理者,要能重视员工的意见,切忌一味的固执己见。
最后,孔明用马谡,也是一次失策。由于马谡的背景和孔明相似(都是学富五车的书生型企划高手),加上平时见解相同,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因此在当时孔明敢大胆启用这位从未有带兵作战实务经验的文官担任大将。孔明忽略了,虽然要给部属发挥的机会,但也得衡量当时的局势,这么重要的任务,可不是培养新人的时候。管理者进行任务分配时,必需充份权衡人与事的各种因素。
加注:马谡运气也不好,首次出马就碰上了司马懿这只老狐狸。
8、吕布
以吕布出场的气派、以《三国志》对他造型的描述,都让我们对他抱着很大的期望,期待他能够发光发热。不幸地,吕布一直表现出男性猪哥的一面,他一直没有发光发热,只有发春!浪漫的三国迷会喜爱吕布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很帅,这是二十一世纪大众所认同的偶像特质。第二、他很深情,被爱情冲昏了头虽然让他日后失败,却也是他迷倒痴情男女的个性。或许吕布在三国的成功排行榜落后到一百零八名以外,但他在迷人排行榜上,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巨星。
吕布一身本事,在三国时代全部都是缺点,可是吕布如果生在现代,那他的很多缺点都会化为娱乐报纸上的优点。好比说他和貂蝉的爱情,正是绝佳的绯闻题材;他的英俊、帅气、好身手可使他成为天王;他爱钱如命,收入排行榜绝对会居高不下……这种种都足以炒作新闻,让他常保“绯闻王子”超级巨星的地位,可惜吕布生错时代走错行!
9、董卓
快崩裂前的汉朝,董卓、曹操、袁绍可以说是创造机会的前三名。他们抓住机会所用的力气与策略,精确地反映出了未来他们所将拥有的地位以及权势。
排名第一的董卓接到何进的邀约,立刻毫不犹豫地从西北杀往洛阳城,他接受了李儒的建议,耐心地在城外等待,等发生变乱时,宫廷内部自相残杀,消耗殆尽之后,再以最轻松的方式进入了洛阳城。董卓发挥了快、准、冷静的风格,充分地掌握住了机会,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以气势夺取了政权。
当然,一开始的第一名未必会持续保持第一,和后来的其它英雄人物相较之下,董卓只是个贪婪的野心家。董卓把得到皇帝、执掌政权当做他野心的终点,开始停下来为所欲为地享乐,忽略掉了长期执政所需要的扎根、扩张以及成长。这些血腥的欲望,几乎完全消耗掉了董卓统治的正当性。相对于其它人拥有了权位以后的发展,这种以享乐动机的野心,限制了董卓的成长,使他在竞争的路上很早就停顿了下来。
10、貂蝉
貂蝉没有梦想、性格,只有一项挑拨任务。挑拨里最主要的关节是误会。相信很多人听到董卓和吕布被挑拨得反目成仇,都会很直接的反应:“哦!这两个男人真是太笨、太猪哥了!”可是把头转向日常生活中,看看身边的人(包括自己)被挑拨时的反应,你就会了解到挑拨是一个威力非常强大的传统阴暗智能。
我们期望把貂蝉的动作分解剖析之后,能让大家增强这方面的免疫能力。在王允的连环计里我们可以发现,原来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诠释它。
不同的诠释造成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挑拨别人的人运用不同的观点来诠释同一件事,但被挑拨的人被逼到只能从一个角度去思考。这种挑拨与被挑拨的原则是历史上不变的法则。因此,做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学习让自己有更开阔的胸襟、更多重的视野与观点去看待一件事情。一旦我们因为被挑拨而产生激烈情绪时,最好重新站在利益与我们冲突的人的立场重新再省思一次,对方会用什么观点看这件事?我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看事情?也许这么一想,对方所有挑拨的企图昭然若揭,我们不但不生气,还学会哈哈一笑呢!
11、袁绍
袁绍继承了“四世三公”这个汉朝天子御赐的金字招牌。很清楚地,显赫的家世也就是他最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讨伐董卓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袁绍为自身利益不继续攻打董卓。为了维护四世三公这块金字招牌,再怎么说,也要奋战到底。可惜的是,袁绍竟然公开表现出意兴阑珊的态度;更糟糕的是,身为讨董大联盟的领袖,袁绍却屡屡屈就现实原则,公然抢夺韩馥的领地,还和公孙瓒打仗。照说袁绍应该照顾联盟里的成员,表现出老大哥恢宏的气度,没想到袁绍因为贪婪、野心,不顾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气度。袁绍短视近利的目光,使他失去了继续作为领导者的机会,也是他自己,把这块最可贵的金字招牌给砸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