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的职场处世之道(4)
2010-07-03 14:18
17、刘备在徐州 徐州的小三角关系中的另一个角色刘备。他在徐州的状况简直可以说是死里逢生。他柔弱的身段与超高的EQ,绝对可以成为弱势小国,或是
17、刘备在徐州
徐州的小三角关系中的另一个角色刘备。他在徐州的状况简直可以说是死里逢生。他柔弱的身段与超高的EQ,绝对可以成为弱势小国,或是处在强权环伺中的所有弱势族群、个体最好的学习模板。照说,刘备出生为一介平民,没有背景、没有所谓的“招牌”,也没有功绩。在这场优胜劣败的淘汰赛中,如果有人必须先出局的话,很可能刘备就是首当其冲。因此,对刘备而言,生存就是最重要的法则。可是,如何才能求得生存呢?刘备很清楚他光靠关羽与张飞的武力绝对不可能赢得一切,因此,如果他要生存下来,在这个阶段,他必须在形象与品牌上创造出一种合乎历史主流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什么呢?
这种历史的渴望在所有的乱世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安定与秩序。因此在另一个安定的大力量还没有出现之前,刘备选择了汉献帝这个旧的正统,这个旧的正统不断地在提醒人民一个太平、安定的时代。在秩序上,刘备选择了仁义道德。礼贤下士,温良恭俭让,这些传统的领导者必备的条件。
刘备的这些选择,在当时看起来虽然少了一些魅力,可是在一个动乱、没有真理、法治、道德的时代,这样复古的号召,对人民与历史其实是充满了吸引力的。为了这些形象与品牌,刘备受到的考验其实是很艰苛的。
像是为了尊祟汉献帝,刘备不得不受到曹操的控制,硬着头皮去和袁术打仗;也是为了他仁义道德的选择和形象,使得他不断地推掉陶谦徐州州长的位置;也是因为这个仁义道德,即使被吕布再三欺负,还得和吕布称兄道弟,和吕布继续周旋。
刘备绝对是个政治动物,他不太有自己的人生,他的一切都以这个政治集团为优先考量。像当张飞丢掉了徐州时,刘备为了巩固军心士气以及兄弟之情,立刻说出“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这种双妻放两边,仁义摆中间,除了老婆以外,任谁听了都窝心的话。不像吕布爱女人这种罗曼蒂克,敢嫁给刘备的女人,最好先要有这种心理准备。
刘备当然是个不及格的情人,可是从政治的生存能力来看,他是优秀的。他是兄弟们心中的好大哥、是人民心中的好领导者,他这些形象以及一致性坚持,使得很多人都乐于和他合作。也因为他有这种可以合作、可以利用的竞争优势,刘备终于在这场艰困的生存战争中,安然度过危机,成为曹操心目中可敬的对手,存活了下来。
18、袁术
袁术出身于政治世家,所以在权力学的运作上,他一直有自己的眼光和一定的水准。他知道谁是次要敌人、谁是主要敌人,也知道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的原理。这从吕布拿了钱爽约、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不起袁术,他还是耐着性子不生气,愿意低声下气地联合吕布对抗曹操,就知道袁术的现实感与权力学的专业水准,其实是很强的。
可惜的是,袁术并不是一个EQ很高的人。让袁术真正和吕布翻脸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儿子和吕布女儿的婚事吕布悔婚了。这件事,使得名门望族的袁术拉不下脸来,再对吕布露出笑容。也因为这个情绪,袁术踏出了错误的第一步──放弃与吕布的联盟。
注意:最可怕的还不是错误,而是对错误作出错误的反应。
袁术觉得吕布之所以不愿和他结为儿女亲家,是因为吕布看不起他只是一个太守,为了突显自己的存在,袁术决定要当皇帝。在权力的三角学中不能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当然是一个缺失。可是自己主动做了一件事,让所有的次要敌人、主要敌人通通被迫联合起来修理自己,这简直是自找死路了。
《道德经》中曾说:“一曰慈,二曰俭,三不为天下先。”当皇帝不是什么天诛地灭的事(因为当时联合起来修理他的人或他们的家族,后来都当了皇帝),但是袁术低估了传统的力量。历史固然在转变,可是袁术当皇帝的决定回头看,是稍嫌早了一点(他如果愿意再等个二十几年,那时候,魏国、吴国、蜀国的皇帝都出现,以袁术的资历,想当皇帝,恐怕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了)。
先锋者固然可以卡位,但如果真的太过早产,被传统灭顶也就在所难免了。
袁术这样的个性与他的家族息息相关。袁绍虽然是他的哥哥,可是却是庶出之子。袁术这个大太太生的儿子向来看不起他。可是命运安排,袁绍被过继给袁术的伯父,反而后来成为袁氏家族对外的代表,爬到他的头上去了。袁术一生的人格上都在这种自尊与自卑的落差上摆荡,因此他一受到刺激,很容易就失去政治专业的训练,做出致命的决定。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