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郑庄公还是具有一个英明君主应有的风度和胸襟气魄的,而且有远见和战略眼光,他对共叔段的宽容和克制,虽然有为自己争取时间巩固手中权力和筹备出师之名的嫌疑,但也不能不说是在个自己的母亲和弟弟机会,希望他们能够安分守己,颐养天年,只不过这个亲妈和亲兄弟不识好歹罢了。既然不老实,那么自然是要用雷霆手段镇压以保证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稳固,所以说郑庄公做的并没有错,大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历史上才有了“贞观之治”;明朝燕王朱棣,起兵把自己的亲侄子赶出皇宫,登基北京,稳固了大明政权,奠定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不然他的后代嘉靖怎么能有三十年不上朝还保证了明朝皇权的更替;清朝雍正帝,以雷霆手段镇压自己的兄弟子侄,保证自己的皇权,但也继承了康熙的政策,最终形成“康乾盛世”的局面,作为一个帝王,是应该有超乎常人的魄力的。
至于共叔段这个跳梁小丑,给他在史书上留下这一笔的目的,或者说他生下来的使命,就是映衬郑庄公的杰出,增加郑庄公的政治筹码的,他是被自己母亲的爱给害了。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偏偏母亲的宠溺和兄长的宽容使他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抄家伙造反想夺权,最后落得个抱头鼠窜,想必也会在郁闷中自我反省一生。
这倒是让我想起时下的那些少爷小姐们,被父母捧在手里怕吓着,含在口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宠的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甚至十几岁了还没有独立自理能力,倒是攀比富贵、恋爱同居,打架斗殴等等学了个十足,这样的人在有一天离开爹妈不知道能搞出什么事?总不能只看着电视上那几个蹦蹦哒哒的所谓偶像过日子生活一辈子吧?俗语说“慈母多败儿”,过火的宠溺恐怕只能供养出一些好吃懒做,脑满肠肥的二世祖、败家子,还真的是未来堪忧啊!
读《郑伯克段于鄢》一文,现在看来其意义有四:
一是父母之爱是不能有所偏颇的,每个孩子在父母面前都是平等的,偏颇的疼爱或宠溺很容易便会造成孩子之间的攀比争吵,因为父母的不公才会造成孩子之间有失团结友爱;
二是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分宠爱,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不要给孩子做全职保姆;
三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切莫利欲熏心,一步踏错也许就万劫不复;
四是一个人做事一定要有远见,谋而后动,而且在关键时刻必须果断,有担当和魄力,成功无侥幸啊!
(责任编辑: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