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春秋大义:读《左传》(2)

2009-04-27 13: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好一个子产,好一番大义凛然的斥责,虽以晋国的强大,也是无法驳斥之。为了国家的利益,敢于冒犯大国的权威,敢于斥责无理的要求,这时候是最能体

  好一个子产,好一番大义凛然的斥责,虽以晋国的强大,也是无法驳斥之。为了国家的利益,敢于冒犯大国的权威,敢于斥责无理的要求,这时候是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精神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国家更重要的了。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弃私人的利益于不顾,才是真正的为国家。相对于清朝的懦弱无能,不战而屈,割地赔款来说子产的所作所为,应使无数的官员们汗颜。他们还自谓是饱读圣贤之书,面对前圣的义正词严的话,就是没有感到一丝的羞耻。这样大概就是近代的中国走向衰落的原因吧!

节义的壮士是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或诱惑而改变自己的高洁。介之推跟随晋文公出奔,忠心耿耿,为晋文公的回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晋文公忘记给自己爵位之后,介之推没有怨言,而是和老母亲隐居棉山,留下了千古的美名。富贵于我如浮云,这就是就介之推的所信守的原则。真情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才能见到,而将这份真情当作是自己的财富而不以此去邀功。是啊!千万的财富又怎能够比得上心中的信念那?

伍子胥为了报父亲的血海深仇,终于大破楚国。这个故事已经是流传甚广了。一直支持着伍子胥的,使他在历尽艰难仍然不放弃信念的是那一个执着的词“报仇”。我最后还是为伍子胥的大仇得报而感到高兴,但是伍子胥这样做真的是一个君子的所为吗?一个人最大的故乡就是他的祖国,无论祖国做过多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我们还是衷心地爱着她的,更何况当时只是楚国的君王对不起伍子胥一家的,与楚国的百姓何干?为了逞一己之私仇,而祸及众多无辜的百姓,以两国百万将士的血来清洗自己的仇恨之心,究竟是不是一个大丈夫的行径?而且,伍子胥谋杀了吴国原来的王僚,大乱吴国,这是英雄的行为吗?专诸,也算是一个忠义之士,见识也是不凡,但是最终却是成为了宫廷争斗的牺牲品。大概在伍子胥的眼中,报仇乃是他人生的唯一的目的,其他一切的人,甚至包括他所效忠的吴王,都只是他的一个棋子。当伍子胥攻破楚国的首都,他纵容军士大肆掠夺,甚至把楚王的妻子都淫乱了。报仇之狠,也不过于此了。我真的没有感到伍子胥作为是以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他是一个枭雄,却也是一个忠臣,两种矛盾的性格交织在一个人的身上,使得他必然走向死亡。作为一个能使百万之师为其所用,逞其一己之私仇的枭雄,区区一个吴王又怎是他的对手?但是作为一个忠臣,又逼使他只能成为附庸,敏锐的意识使他感觉到危机,“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必将有事于吴”,卓越的见识使他不能容于吴。忠心也使他不能作乱,最后只有长叹而死。

最令我不可思议的是左传的说鬼神。左传一书中每卜必灵,每梦必验,鬼神之事真的是如此神奇?还是作者故意以后事附会言之,而使后人糊涂?无稽之谈的背后,还是隐藏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祝史之言,大多是本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并非信口开河。虽然附之龟甲,但还是经过一番对社会对形势对时局的分析才得出结论的,这样的结论自然大多时候是合理的了。这些都是卓越的见识,都是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才能作出的判断。至于真正的无稽之谈,早已被驳斥得体无完肤了。郑国的卜史说郑国将有大火,要祭祀才能够免除灾难,子产不肯他说:“天道是远的,人道是近的,人又怎能猜测天的意图呢?只有敬国保民天又怎能祸害我们?”郑国真的遭受了大火,祝史之言应验了,他又说如果再不祭祀,将会有另外一场大火。子产坚决拒绝,而是带领国人认真做好防火的措施,大火终于没有再发生过,就算是在发生,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了。这才是真正的敬天保民,鬼神之说离开了人道,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完全是真正的无稽之谈。人,才是最真实的,鬼神之事远,唯有人才是我们所要注意和珍惜的。但是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分析能力,只要有一点苗头,就能判断出事情的发展方向,趋吉避祸。延陵季子观乐舞于鲁国,辨别各国之声而言之,一一加以评说,预测各国的风土人情,形势走向。

春秋代序,留给我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思,或者在梦中我会追寻到一种心灵的超越吧。

(责任编辑:诚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