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公元前701年,郑国的国君虽内定为太子忽,但在第二年郑国的国卿祭仲被诱骗到宋国,将其扣压,要挟他必须立公子突为国君。公子突的外公是宋国的雍氏,雍氏此时正受宋庄公的宠爱。
但登上君位的公子突,即郑厉公却不满祭仲的权力过大,就想把祭仲干掉。很有趣的是这成为以后权力纷争的一个雏形。小皇帝在由权臣或外戚的扶持下登上君位以后,又感觉权臣或外戚的权力过大,想把他们扳倒,于是就依靠从小与自己长大的宦官,宦官势力壮大后,又成为另一个威胁力量,又得依靠权臣或外戚集团,中国历史的党争就此纠缠不清下去。虽然在春秋时期,宦官机制还没有形成。
郑厉公就秘密地联系上祭仲的女婿,郑国的高级官员雍纠,秘密商量除掉祭仲的方法。祭仲并不知晓他的女婿雍纠已经站在郑厉公一边,对他还是非常的信任。于是雍纠就决定利用岳父对自己的信任,在郑国都城的郊区举办宴饮晚会,邀请祭仲参加这个宴会,然后在宴会中布置勇士与卫队,准备在宴会过程中对祭仲下手。经过雍纠与郑厉公的多次对计划进行评估,认为这次的鸿门宴布置得天衣无缝,请帖已经发出,祭仲也欣然接受了邀请,看来只要再过一天,就是祭仲的忌日了。
雍纠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中,也许是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也许是他忘了爱妻是祭仲的女儿,在兴奋过度之中,将这个天大的密谋告知了他的爱妻雍姬。雍姬陷入了一个二难选择之中,一方是自己的夫君,一方是自己的父亲,在这场卷入两个自己最亲的亲人的互相格杀的政治漩涡中,自己将倒向何方呢?
雍姬跑回了娘家,向她母亲问了一个问题:“是老爹比较亲呢?还是老公比较亲?”她的母亲说了句很要命的话:“人尽夫也。” 是男人的都可能当你的老公,可是老爹却始终就只有一个人,这怎么能比呢?雍姬一听,好象是那么一回事,于是就跑去找到了老爹祭仲,对祭仲说:“我家夫君不在家里宴请您,却要跑到郊外去开宴会,这事女儿觉得有点古怪,特地来向爹您禀报一下。”祭仲在官场上混了那么多年,是何等的精明。于是便派人到郊外宴客地点去侦察了一番,果然发现其中深藏杀机。
第二天,祭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擒下雍纠,并下令将他杀死,并且将其尸首置于一个池塘边示众,用来警告幕后的郑厉公,向郑厉公宣布这个围剿计划已经破产。郑厉公一见雍纠的尸体,吓得魂飞魄散,心中知道这个计划已经流产,三十六计,唯有走为上计,便草草将雍纠的尸体收拾装在马车上,一溜烟便逃出郑国去了。在马车上,郑厉公指着车上的尸体,恨恨地说:“真是可恨!这么重大的事情,竟然还跟老婆商量,死了真是活该。”
在这件事上,《左传》没有过多的历史细节透露给我们,也没有诸如“太史公曰”、“臣光曰”之类的评论,只是让我们感慨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什么夫妻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都是不值一提的牺牲品。正如某位古代国君所言,最亲密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敌人。这也是他在斗争生涯中的经验总结吧,看来做皇帝也不是什么好差事,确实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
(责任编辑: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