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后来是什么事使我对《孙子兵法》感兴趣的呢?真正使我感兴趣的两件事。一个是我喜欢蒙哥马利,看了很多蒙哥马利传,后来我看到蒙哥马利曾经三次到中国,他是二战名将唯一到过中国的,在第二次,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和蒙哥马利会见了,两人谈了许久。在会谈的时候蒙哥马利说,我建议世界军事院校都应该将《孙子兵法》作为教科书。你看,这么一个名将,这么能征善战的,能够打败“老狐狸”隆美尔这么一个将军,对《孙子兵法》却情有独钟,所以使得我对《孙子兵法》真正地感兴趣了。另外一个就是1987年,美国一个海军中将来国防大学讲学,到国防大学讲学的时候,他用了《孙子兵法》的奇正之术。他说什么呢?“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当时我在大礼堂听完之后我都有点惊诧,因为这句话出在《孙子兵法》的《势篇》,《孙子兵法》的《势篇》是十三篇里最难懂的,而“奇正”是《势篇》中最难的。“奇”英文叫indirect,“正”是direct,他讲这个而且用得恰到好处。所以这两件事使得我对中国兵学文化的经典《孙子兵法》的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了,我就开始认真阅读,一读读了二十年。
那么我读《孙子兵法》第一个强烈的印象,《孙子兵法》是一部农民军事理论家写给农耕民族军队的兵法。为什么这么讲呢?这是我看《孙子兵法》,看这部兵法本身认识上阐述上的矛盾,至少表面上的矛盾而产生的一个问题。《孙子兵法·计篇》是它的第一篇,开篇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这守,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摆明的是说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人民的生死、民族的兴衰啊。于是,孙子认为要打赢战争就别客气,你想方设法要对付敌人,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就是说,他主张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动攻击,在敌人没有意料的时间采取行动,他认为这是军事家指挥奥妙与精髓之所在。可是再往下看,孙子讲了半天,转而又讲,讲什么呢?“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我是研究世界军事史的,这个问题直到我在比较农耕民族、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生产环境与他的作战行动、军事思想产生的特点,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孙子兵法》最初初衷是写给农耕民族的军队的。那么为什么这么讲呢?农耕民族是以农业为本的人类集团,农业是他生产的基础,农业是生产方式决定他肯定要需要一个安宁、和平的环境,不能动他不能乱,否则你误地一时它误了你一年。农民又是在地垄沟刨食的,他没有粮食他得饿死。但是在战争问题上,农耕民族是充满了矛盾,既需要又厌恶。说其需要,是由于农耕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一旦失控,王朝的更迭,他需要战争来解决摆平这些事情。那么对周边游牧民族、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入侵,他又需要反侵略战争获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这是他需要。那么同时另外一层,他心里就是厌恶,因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内生的还是外来的战争,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大量损失,田园荒芜,黎民涂炭,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极大的灾难。那么这种既需要又厌恶的心理冲突,就使得农耕民族在战争问题上,既想需要战争,同时要将战争对社会财产、人的生命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于是,他在战争理念上,他追求不战争而屈人之兵。这是农耕民族最高的战争理念。所以孙子讲:“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只有农耕民族才有,游牧民族没有这个。
第二个体会,就是《孙子兵法》的实用性特别强。《孙子兵法》它是给军人写的一本书,战争不是好玩的东西,《孙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去做人,而是教人去打仗的,还要打胜仗,这点是很重要的。《孙子兵法》最吸引外国人眼球并且要竭力达到这一境界的就是那句话:“不战争而屈人之兵”,现代国际关系许多概念,威慑、预防性外交、合作安全等等,目的都在实现这一境界。我举个例子,上个世界九十年代,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出现了一批新生代的军事理论家,其中有一个人叫戴维·德普图拉,他是个上校。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叫做基于效果型作战理论,英文叫Effect-Based,基于效果型作战。那么对此国际、国内军事理论界对它评价非常高,说这个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军事思维,从原来的线性到非线性,评价非常高。我听完之后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这个东西我们老祖宗孙子原来就讲得非常清清楚楚,不战争而屈人之兵就是追求这个基于效果型作战的目的。通俗一点,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和尽量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战略效果。孙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得非常清清楚楚了。
问题不只在这儿,接着就是孙子在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自己的这种理想,这种战争的最好的理想境界的时候,他一点都不虚伪。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现实主义战争观,他明白无误地说,我用兵主要就是诡,诡诈,诡诈的方法,而只有依靠诡诈多变才能取得作战的胜利。就是他自己讲,兵者诡道也,兵以诈力,一点都不虚伪。可是最初我看这两句话,我心里不舒服,我心理想,那这孙子啊他不是个东西,怎么能够教人诡计多端,他不教人学好啊!一开始我就看这个兵者诡道也,这个诡计,诡计多端我们形容谁?形容诡计多端嘛,形容好人没有这么形容的。后来我明白了,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你不能用道德去衡量人的行为,要想打得赢,就要想方设法地骗对方,同时不让敌人、不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企图,这叫隐真示假,骗。骗得对方越厉害,你取得胜利的把握就越大。战争可不是像踢球似的,体育运动有个裁判,判定你一个规则,犯规没犯规,什么招能用什么招不能用;逼急了能用的招他都用。有一些武器装备的发烧友问我,马教授,什么样的杀手锏最厉害?我笑了,我告诉他,去学学孙子的诡道,吃透了“诡道”你就会知道最厉害的杀手锏、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敌人想不到的武器。所以有人讲,战争的唯一规则就是没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