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马骏读《孙子兵法》:有用与无用(3)

2009-05-22 11:4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马骏
我教德国军事思想,经常要提一个人,这就是赫尔穆特·毛奇,在世界军事史上、世界军事学术史上这个人的地位很高,总参谋部就是这个创立的,这

我教德国军事思想,经常要提一个人,这就是赫尔穆特·毛奇,在世界军事史上、世界军事学术史上这个人的地位很高,总参谋部就是这个创立的,这个人文笔很好,写文章非常漂亮。他其中有一句话:先计算,后冒险,也就是说先筹划好了再打仗。我在歌德学院的时候,德国汉堡国防军哈默博士讲学来了,他多次引用了毛奇“先计算后冒险”的话,并说老毛奇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各国军事理论界的圭臬、原则。当时他跟我说了,我下课我就说这没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孙子比贵国的老毛奇提出得早了。但是我不好用“祖师爷”这个话,真是他的祖师爷,因为孙子比老毛奇大两千多岁。他在写《孙子兵法》之中就说打仗必须要仔细筹划,看看有多少有利的条件,有多少不利的条件,如果筹划好这些,有利和不利筹划得不周,你无法打胜仗的。所以他自己讲得清楚,多算胜,少算不胜。

那么为什么孙子在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早于老毛奇两千多年呢?因为他深深知道,仗好打,打完仗的日子难过哟!农耕民族靠天吃饭,农业经济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老百姓承担战争带来的风险太大了。所以说孙子讲,最好不打仗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当然了,如果矛盾大到不打仗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那也就得打了。但是打,应战,得有一个应法,在孙子看来怎么应呢?他讲了:“故兵贵胜,不贵久。”也就是说,只有速战速决而不是旷日持久地作战才是最划算的作战。说到这里,孙子非常严肃地对他的学生说,说什么呢?他说:“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在这里,孙子用比喻的手法讲,说领兵打仗的人啊,你们的手里的是攥的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危,你可不要大意啊,可千万要小心。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巴顿曾经有一句话他说:和平是军人的坟墓。有人把这句话告诉在战场上一直跟巴顿较劲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问他您对此有什么感想?蒙哥马利听完之后,他说一句话,他说什么呢?他说:“巴顿的伟大之处在于,有了他,发动战争的人才失败;而我的作用在于,因为我的存在,敌人不敢发动战争。”我欣赏巴顿,但是我在这里我承认,蒙哥马利比巴顿更有理性。军人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或者实现自己成就感,希望战争天天进行,连绵不断,让战争来得更猛烈些吧,不可能这样。所以孙子专门讲这个问题,他说什么呢?他说:“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什么意思呢?老人家告诉我们,没听说哪一个将领为了追求自己的指挥艺术而希望战争打得时间越长越好,没有一个。因为什么呢?因为战争毕竟要死人的,而且不是死一两个啊。所以兵贵胜,不贵久。

那么第三个体会,《孙子兵法》是一个没用的书。刚才你说了《孙子兵法》是兵法中之经典,实用性非常强,为什么你在这里又讲它是一个没用的书?你究竟出尔反尔啊,对乎,错乎,为什么要这么讲呢?我接着向大家解释一下。我方才说了,兵法的初衷是写给军人看的,写给企业家的那是管理学。但是至于文化相通是另外一回事。从这一点意义上讲,中国军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人都幸运。因为中国军人从来不缺少军事教科书,我们是一个兵法大国,从先秦到清朝中国有四千多篇兵法,缺吗?因为兵法是给军人看的,是要打仗的,中国军人好幸运啊,从从来不缺少军事教科书。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咱远得不算,从汉匈战争到南北朝,从五胡乱华到宋金战争,从元灭宋到清灭明,会写兵法的中原农耕民族总是被不会写兵法的周边游牧民族所打败甚至征服。游牧民族不会写兵法,匈奴连文字都没有,相比之下,在兵法问题它和中原来讲不可同日而语,不是一个档次的,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会写兵法的总是被不会写兵法的打败,懂兵法的战胜不了不懂兵法的人。既然是写给军人的书,而军人是打仗的,而看了之后却打不了胜仗,《孙子兵法》不就是没用了吗?

其实这是一个荒谬的逻辑,但是这个荒谬的逻辑的背后,却包含一个严肃的内容。孙子不同孔子和孟子、庄子,特别是不同于孔子和孟子,他不是一事一议的,一事一议来阐述他们儒家的或其他家的道德思想观,而是他用洗炼的笔调、深邃的思想、严密的论证,对他以前几乎所有的军事和战争知识做了总结,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了有关军事和战争问题提的一般性原则。无论是从军事和战争问题的基本认识,还是从方法论上,《孙子兵法》的哲学味道是非常浓烈的,可以说孙子是古代世界一个伟大的军事哲学家。而《孙子兵法》“没用”,这个“没用”带引号的,“没用”就在这里。为什么?因为哲学是知识的最高层面的东西,它是从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分析得出的抽象认识,但是它不能再简单地从原路回去指导实践了。而《孙子兵法》是最抽象的关于战争的原则,它不能一下子指导你具体的作战。因为兵法这个东西有一个特点,你会,敌人也会,兵法可没有专利啊,更没有专利保护这一说。那么《孙子兵法》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它不能从最抽象的谋略一下子去指导具体的实战。要想打仗光有兵法不行,关键看于战争的实力和潜力,换句话说,国家有没有银子打仗;第二,军队的强弱,军队是不是能够打得赢,能不能打得赢,武器装备怎么样;你不能总是一群烧火棍吧,民心、士气怎么样,老百姓支持不支持你打仗,有没有把各方面的力量凝在一起的那种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这些中间环节做好了,一个也不能落地都做到位,兵法才真正有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