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苏轼集》阅读札记(二)

2009-05-19 11:1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秋水
苏轼集品读,苏轼集是苏东坡先生在当时所著到古代散文集,苏轼散文是其著作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到,他的古典散文至今都被人传诵。

1.“过故城而一吊,增志士之永慨。”

秋水案:苏轼过昆阳城,见草野茫茫,烟塞碧野,大地一片阴霾而萧瑟。故过古城于文章中一吊,哀古伤今。然志士却从此而永远地在内心中感慨着,世界是如何被人自己所毁灭的呢?而“罄天下于一战,谓此举之不再。方其乞降而未获,固已变色而惊悔。忽千骑之独出,犯初锋于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纷纷籍籍死于沟壑者,不知其几何人,或金章而玉佩。彼狂童之僣窃,盖已旋踵而将败。”或许这就是世界,永远残酷却永远没有为什么残酷的理由,人的生命最终都埋葬荒野。

2. “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 “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秋水案:苏轼以菊花为喻,来说明人生一世的无聊和无常,甚至那些什么富贵、美丽和丑陋,在人生的困境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而苏轼劝告我们就以菊花为伴侣吧,春天吃菊花的苗草,夏天吃菊花的叶,秋天吃菊花的花朵,而冬天就吃菊花的根部。虽然看起来是多么的可笑啊,但是这样平淡的生活难道不是很闲适吗?难道不值得过吗?

3. “求胡麻而不可得,则取山苗野草之实以当之,此古所谓“道在迩而求诸远”者欤?”

秋水案:东坡从来直面现实,只是他的直面现实与千百年后鲁迅之“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鲁迅是迫不得已和出自灵魂的焦躁,是被现实政治的黑暗而推到了反抗的边缘。而苏轼是在现实的无聊和虚空中求取灵魂的自由和新府的完全开放,他要在满目杂草的荒凉人生里活出自己的潇洒和豪放。鲁迅更多的是心灵的不自由和政治的抵抗,苏轼更多的是对粗糙生活的抵挡和对诗意境界的砥砺追求。时代不一样,我们的文豪自然也不一样。而我呢?读着“道在迩而求诸远”,心中就自觉地幻化出一个诗酒兼擅的天才了。道自然是在我们的心灵里,然而世间烦恼总是无时不打搅着我们的清净,人都轮回在苦恼和闷热之中,轮流在苦难和自我的无端企求之中。东坡求胡麻不得,就转向求取田野之野草,苦苦寻觅,那些旷达的境界却永远深邃地隐藏在活泼的生活里啊!是的,道是远,然生命之快乐却永恒在杂草的寂寞生长中。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