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2年,十月,七十四岁的苏辙去世。这名才子的一生历尽坎坷,数次被贬,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有一天,他乘船路过梁山泊,看到水中的荷花,不觉忆起自己在江南的那些时光,诗性大起:梁山泊里逢花发,忽忆吴兴万里行。
那时候的梁山泊就像苏辙诗里写得那样: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苏辙《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据《四部丛刊》本《栾城集》)
在小船里就着鲜鱼喝着白酒的苏辙多么快活,他写这些诗时,梁山泊不亚于江南鱼米之乡,相必当时阮小七还在旁边的石碣村打鱼,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说不定苏辙吃的哪条鱼还来自阮家哪个兄弟的渔网。苏辙也根本不用担心有谁会潜入水底凿沉他的船,偷喝他的酒;更不用害怕两岸迎客的那些“飞盖靓妆”会麻翻他的人,抢去他的财帛,把他的肉煎成油,化为朱贵酒店的灯火。
苏辙死得早,那时候梁山泊还太平。
梁山泊开始不太平,是在1112年以后,在苏辙死后。追究起来,和苏辙也有一点点关系,因为他哥哥苏轼的推荐,一个小混混在1112年当了大官。
史书上对高俅的记载不详。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