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读《水浒传》:流氓会武术,皇帝挡不住(2)

2009-07-24 12:21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一个小秘书,或者说是书童。因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搁到现在就是打字速度很快,平常的工作就是帮苏轼打打稿子,发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一个小秘书,或者说是书童。因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搁到现在就是打字速度很快,平常的工作就是帮苏轼打打稿子,发发邮件什么的。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的时候,将高俅送给同僚曾布,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也就是王晋卿,所以高俅又回到了东京。

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后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写得曾家的事应该靠谱。

小说里的这一段一笔带过,高俅投奔苏轼,苏轼只是让他在府里住了一夜,便打发到小王都太尉那里了。虽然简化成了一夜情,但去向也是对路的。

引文:

小苏学士出来见了高俅,看了来书。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这里如何安著得他?不如做个人情,他去驸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他便欢喜这样的人。”当时回了董将仕书札,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次日,写了一封书呈,使个干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处。

《水浒传》第一回

小王都太尉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是赵佶的大舅子,《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也是个花花公子,经常在外面泡妞,把公主都气死了。不过,花花公子总有些一技之长,小王都太尉的特长是书法,这一点和后来当了皇帝的赵佶颇为相投,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丹青,不知道赵佶名满天下的瘦金体,当初有没有受过其大舅子的启发。

《挥麈后录》中说,有一天,小王都太尉王诜与端王赵佶在等候上朝时相遇,赵佶忘了带的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发现王诜的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就忍不住称赞了几句,王诜说:“我最近做了两个这样的篦子刀,还有一个在家里,从来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退了朝,王诜想起这件事,就派人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高俅。

高俅其实很多才多艺,不光会打字发邮件,还会踢毬,能把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堪称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球星,这一点,《挥麈后录》和《水浒传》中的描写非常吻合,因为高俅去端王府送东西,碰到赵佶踢球,一时脚痒,耍了几下,把赵佶给震了,就留下了高俅。不久,宋哲宗驾崩,赵佶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高俅踢的毬就是中国古代的蹴踘,和现代足球差别很大。关于蹴踘,最早的记载在《史记 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在这里,“蹋”就是“蹴”,踢的意思;“鞠”就是球球。

从春秋战国开始,足球这项运动就开始在中国发展,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到了唐代,蹴鞠仍然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

足球就像秋千那样,在中国的民俗中,一荡就是几千年。

赵宋王朝的足球发展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踢球的人太多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踢:

皇帝踢。著名的《宋太祖蹴鞠图》画的就是赵匡胤与其余五人蹴鞠游戏的情景;《宋史 太宗本纪》也有关于宋太宗踢球的记载:“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戊子,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因此,宋徽宗赵佶踢球一点也不稀奇,估计踢得也不错,有遗传基因。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