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章碣:诗三首
章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不知其字,诗人章孝标之子。章孝标应进士试考了十年,至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方才及第。及第后,回家嘉庆①,先以诗寄家乡友人,诗云: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诗意说进士及第比任官更为荣耀,我现在好比镀了金,出京回家省亲。旅程已经快要到扬州,故寄此诗报告朋友们,请大家洗净眼睛,改变对我的看法。以考上进士为镀金,是唐人俗语。“金汤”即“金液”。今人以出国留学或获得某种高一级的资格,称为“镀金”,语源即出于此。
章孝标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对进士及第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章孝标这个人的气度狭小。当时有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答章孝标》的讥讽诗: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章孝标读了此诗,大为羞惭,但因此而终于不成大器,官位止于秘书省正字。
儿子章碣,也是屡试不及第。咸通末年(公元八七四年),颇有诗名,满心以为可以成名了。乾符中,高湘知贡举,章碣去应试。谁知高湘从长沙带了他的得意门生邵安石来,录取了安石而不取章碣。章碣怨恨之馀,写了一首使他幸而能够传名于后世的七绝:
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望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这首诗以宫怨寄兴。唐代选举制度,有时也在东都洛阳设置考场,不过不是常例。章碣大约在洛阳应试,故比之为东都望幸。第一句说:宫中美人懒得妆饰。第二句说:因为心有怨恨,眉毛蹙紧不开。“眉月”即月牙形的眉毛。第三句说:即使到东都去也没有好处。第四句说:谁知君王自己带领了美人来,不会宠幸宫中的美人。此诗对高湘的讽刺极妙。《唐诗品汇》只选了他两首七绝,这首之外,另一首是《焚书坑》。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炕灰未冷山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
秦始皇帝为了箝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巩固其独裁政权,收缴天下儒家书籍,统统烧掉。又把政治上的异己分子,主要是儒士,活埋了四百六十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焚书坑儒”。也可以说是世界史上第一次“文化大革命”。据《史记·始皇本纪》的记载,焚书是在始皇三十四年。当时,秦始皇下令史官,把秦国以外各国的历史书都烧掉。除了博士们所用的公家藏书以外,民间所藏“诗书百家”书籍,都要在命令到达后三十天内上缴给本郡郡守或郡尉,即在当地焚烧净尽。烧书以后,人民中如有私相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以古非今”,反对现政权者,杀其家族。官吏知而不揭发者,同罪。医药、占卜、种树的书,不必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