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读《三国演义》:论赵云之三

2010-03-09 15:12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网 作者:沈伯俊
历史上的赵云,初属公孙瓒,后归刘备,从刘备卫队长,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而在那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里,猛将如云,赵云并不算其中最杰出的人物。
三国演义,赵云

  现在,我们可以来讨论为什么赵云形象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会超过关羽、张飞而居于武将形象系列之首了。

  有这样一种说法:“赵云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武将形象。”愚以为恐怕不见得。诚然,据毛宗岗评本,赵云在《演义》中从第七回出场到九十七回去世,共跨距九十一回,超过了关羽的跨距七十七回和张飞的跨距八十一回;但是,这仅仅是因为历史上的赵云去世比关羽晚十年,比张飞晚八年,在三国之间政治军事斗争的舞台上纵横驰骋的时间比关、张长得多。罗贯中不能改变这一基本史实,因此,《演义》中的赵云活动的时间跨度自然就超过了关、张。其实,只要认真统计一下就可以看到,在嘉靖本的二百四十则标题中,直接出现关羽名字的占十九则(在毛本中占据十四个回目),出现张飞名字的占八则(在毛本中占据七个回目),而出现赵云名字的只占七则(在毛本中占据五个回目),可见赵云在全书中的地位明显地不如关羽,而与张飞大致相近。更重要的是,全书正面描写(注意:不是一般出场,更不是侧面涉及)赵云的笔墨也明显地少于关羽,而与张飞差不多。这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够了:嘉靖本描写关羽从“降汉不降曹”到“千里走单骑”再到“古城相会”,一口气用了八则的篇幅(毛本二十五—一二十八回);而描写《长阪坡赵云救主》仅仅用了一则的篇幅(毛本第四十一回)。相比之下,罗贯中对哪一个形象更舍得挥洒笔墨,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还有一种说法:“赵云是罗贯中最为理想,刻画得最为着力的英雄人物。”愚以为这也未尽符合罗贯中的创作意图和人物设计。诚然,罗贯中对自己笔下的赵云形象是十分喜爱的,是倾注了满腔激情加以精心塑造的,因为赵云同关羽、张飞一样,符合罗贯中“向往统一,歌颂忠义”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但是,在罗贯中的理想天平上,赵云的分量并没有超过关羽和张飞。让我们比较一下罗贯中对关、张、赵的总体评价吧。在写到关羽被杀后,罗贯中一连安排了五诗一赞,对关羽极表景仰和哀悼 。其中一首诗称颂他:

  大义参天地,英风播四方。

  另一首诗评价更高:

  天生虎将佐炎刘,父子胡为一旦休?
  千载令人思慕处,巍巍功业等伊周!

  把关羽同封建社会中公认的功业盖世的圣人伊尹、周公相提并论,褒美之情可谓无以复加了。在写到张飞被剌后,罗贯中安排了四诗一评一赞,对张飞作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其中颂扬之情最热烈的是那首《庙赞诗》:

  豹头环眼大,燕项虎髭髯。
  长阪桥头断,曹公铁马还。
  英雄过孟起,恩义释严颜。
  西蜀大钦仰,功名重剑关。

  而在写到赵云去世之后,罗贯中除引用后主追谥赵云的诏文以外,还安排了三首诗予以热情歌颂 。第一首《庙赞诗》云:

  救主功勋大,兴邦名誉彰。
  扁舟飞汉水,匹马向当阳。
  义胆深包体,忠心并日光。
  留芳青史上,应是与天长。

  另一首诗又云:

  匹马单枪敢独行,摧锋破敌任纵横。
  皆称飞虎一身胆,不负英雄千古名。

  由此可见,罗贯中对赵云的评价略高于张飞,但又不及关羽。因此,关羽才是罗贯中在武将形象系列中最为理想的人物。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