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逻辑基础》一书指出语境能分析语言中各种隐性表现的形式,特别能将复句、句群中的各种隐性形式给以分析,语言逻辑的任务是总结思维形式的语言表达规律。吴益民也指出在自然语言中常具有多义、模糊灵活等特点,同一个语言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逻辑关系,不同的言语形式可以表现相同的逻辑关系。在应用语言时,人们也用拟缩或者省略的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逻辑关系的自然语言表现形式烦杂多样,常是隐性的,不明确的。辛而在交际时,一种言语形式总是存在于具体的语境中,因此人们通过语境对语言进行分析,获得确定的意义,以显示自然语言潜在的逻辑关系。
自然语言中的多模糊、灵活的特点可以从《红楼梦》对话的例子看出语言的逻辑性。《红楼梦》五十七回,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情意,说黛玉“明年家去”,同说个“家”字代表许多不同的意思,影响宝玉的逻辑思维.宝玉同紫鹃说他已在老太太面前露过风声每天让黛玉吃二两燕窝:
(紫鹃:)“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
(宝玉:)“谁?往那个家去?”
(紫鹃:)“你妹妹回苏州家去。”
(宝玉:)“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妈,无人照看,才就了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
(紫鹃:)“你太小看了人。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家族中真个再个无人了不成?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又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会送回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住在你家一世不成?林家虽说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
这里十三个家字,从上下文看,与其他词组合,形成好多不同的意思,有组成动词“家去”、有组成问句“那个家”、有复合名词“苏州家”“贾家”“林家”“你家”“他家”“书宦之家”“亲戚家”。这里宝玉企图要搞清楚林妹妹往那个家去,而紫鹃用不同形式的家,不同意义的家,加上一番道理,来牵引宝玉的逻辑思维,使他相信黛玉真得要走了。
宝玉提出得疑问和逻辑推理与紫鹃得试探结合,分析如下:
谁明年家去?——你妹妹
往那个家去?——往苏州家去
回去找谁?——紫鹃反问林家房族中真个无人了不成?
宝玉不再问。——紫鹃再进一步牵引宝玉的思想,为他建立“黛玉真得要走”的逻辑思维: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嫁自然要送还林家的。
紫鹃再反问宝玉,终不成林家的女儿住在你贾家一世不成?再巩固宝玉的逻辑思维:反问使听者思考。
宝玉没有回答——紫鹃又加强"黛玉真得要走"的逻辑思维,说林家虽穷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不会把黛玉丢在亲戚家,落人耻笑;又说明去的时间,早则明年春天,迟者秋天,好像这就要去了。甚至这里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