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与黛、钗的异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虽将黛玉、宝钗写成双峰并峙的人物,却处处将两人作对立比较。用俞平伯的话讲:“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笔者认为,这些对宝钗的描述十分贴切,黛玉却不尽然。比如黛玉的“热”只是对宝玉一人而言,对其他人,包括自己从家乡带过来的嬷嬷、丫鬟,都是冷冷淡淡,毫无热气可言。俞平伯对黛玉的那些形容,不如说放在湘云身上更为合适(除了“尖锐”),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在《红楼梦》许多场合中,林、薛、史三位不分伯仲地同时出场,湘云似被当作那两人对立面的缓冲中和,她与林、薛都有异同之处,然而有的地方更胜一筹。
湘云与黛玉
史湘云与林黛玉两人有相近的身世,按理说应该同病相怜,林的悲剧性格最大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孤儿身份的感伤。她以花自喻,感叹寄人篱下的命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说得十分凄婉可怜。事实上,与史湘云比起来,她所受的那点“严寒”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首先,她并非和史湘云一样,出世不久就失双亲之爱。“人皆有父,翳我独无;人皆有母,翳我独无。”这种孤独无助的心酸滋味,只有自懂事起脑海中就找不到半点对父母记忆的史湘云才能彻底解透。至于黛玉,却曾是年迈双亲的独养娇女,父母“爱之入掌上明珠”,大约六、七岁时,其母贾敏亡故,贾母史太君在出嫁的女儿中独爱贾敏,于是非常怜恤这个失恃的外孙女,主动将黛玉接来抚养。贾府众人对黛玉也是一见如故。尤其是府中集千娇百宠于一身的宝玉,更是对她情有独钟、呵护倍至。黛玉一来就被安置在贾母房中与宝玉同住,“一个桌吃,一个床睡”,寝食起居,一如宝玉。受到贾母万般怜爱,迎春、探春、惜春几个孙女倒是靠后。当权的王夫人、王熙凤为讨好贾母,对黛玉也从不敢怠慢,更别说有宝玉的撑腰,更助长了她任性的脾气。到黛玉十二、三岁时,父亦病故,从此安心留在贾府,众人对她也并无二意。她却看到宝钗母慈女孝的亲情状就要触景伤情,认为是在故意气她,又猜忌下人们会不会因她寄人篱下而嫌她多事,始终不能释怀。所谓“风刀霜剑”多半是她无风起浪心理作怪。
黛玉讽刺湘云是“公府千金”,那么我们且来看看这位“千金小姐”在家中又是什么待遇。第三十二回,袭人告诉宝钗说请了湘云帮做针线活计。宝钗因说:“我近来看着云姑娘的神情儿,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她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她来了,她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就说在家里累得慌?我再问她两句家常过日子得话,她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嘴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得。看她的情景儿,自然从小儿没了父母是苦的。我看见她也不觉的伤起心来。”书中并未有湘云因自己遭遇向人诉苦的正面描写,然而通过宝钗之口,可以得知,湘云在家每每做活都要做到三更半夜,倘若替别人做一点半点儿,史家的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千金小姐被人这般使唤,恐怕恐怕贾府丫鬟们的处境都要好过于她。第三十六回,史家打发人来接湘云回去,“那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她家的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屈。少时宝钗赶来,愈觉缱绻难舍,还史宝钗心内明白,她家里人若回去告诉了她婶娘,待她家去了,又恐怕她受气,因此,倒催着她走了。众人送到二门前,宝玉还要往外送她,倒是湘云拦住了。一时,回身又叫宝玉到跟前,悄悄地嘱咐道:”就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好等老太太打发人接我去。“一向快乐开朗地史湘云竟如此畏惧回家,以至要伤心落泪,还怕被家里派来的人看到,侯府千金居然这般委屈可怜,足以见得她在家中是何等处境。黛玉与她相比,岂非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