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四川青城山】道教名山天下幽,静谧绿景美名扬(2)

2009-04-28 10: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在青城山,修仙炼道也是从凡身做起,既出世又入世,问道青城,绝非只是一场空谈。走走停停的青城生活,不是赶路,而是静养,是心灵的静养。修真途远,求道问心。问道于青城,才明白道就是浑然天成,顺其自然。这里曾有七十多座道观的辉煌,现在尚存的三十八座道观星罗棋布在深山之中。道观中香炉里插满了香烛,神像前也跪满了祈福的人。

来到天师洞,迎面而来的是墙壁上的绘画、诗词、题字。进得道观,拜谒张天师。天师威然而坐,两眼平视过往游人,似洞穿世间之事。他天天迎来送去多少善男信女,而人们又把多少希望寄托于此。我本不信神,然而事多而又屡遭失败,就觉得人生真是有命。古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虽然有点消磨人的意志,可是也有几分道理。

于青城山而言,全真观是一处不可或缺的风景。在这座道教气息很浓的山域,全真观如同一个隐士,若隐若现,应该说如果少了全真观,青城山是不完整的。在某种程度上讲,青城山的底气是靠全真观撑着。七真殿上供奉全真道开派的七位祖师,这七位大师都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第子,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受封为真人,统称“全真七真”。世称为“全真七子”。

道观不大,筑在高高的峭壁之上。看上去成色尚新,各种匾额琳琅满目,重重叠叠,煞是威严。周围古松寥寥,但我觉得远没有金庸笔下“全真七子”时代道观的雄伟、壮观和古意。

登上山顶,到了立有“青城第一峰”石碑的老君阁。这老君阁,不知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但是人呢,早已经不知道换过多少代了。向上瞻观,突然的心里竟有了些微的酸楚。天忘情,天不老,阁也是有情的,但阁却是老了。一层一层的飞檐,翘翘的如铁划银钩般很有劲道,斜斜的伸向天空。豪气似是不减当年,但毕竟已经是满身的风霜。阁的第一层有很壮观的镏金的老子骑青牛的塑像,座下香烟升腾,在阁里阁外氤氲着,似乎人和阁也隔着一道红尘。

登上高高的楼阁,凭栏远眺,只见一片翠色铺散开去,偶尔有几点或黄或红的颜色,那是宫殿观宇的一角。这样的几点异色更像是大师的手笔,让这无边的绿意更盛更活了。

建于青城最高峰的这座老君阁中,供奉的是留下一部五千言《道德经》后骑着青牛出关而去的老子。东汉人张陵,自创天师教,为于佛教抗衡,便抬出老子为祖师,尊为太上老君。道家思想的“大道无为,无所不为”“道法自然”,在这道教的发源地更是时时体现。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自诗人杜甫在游历青城丈人峰后写下了这优美的诗句后,便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为人们所传诵。青城山有山林之幽深,鸟鸣之幽趣,山花松柏之幽香,但我认为,这满山蕴涵的幽深文化才是青城山“幽”之精髓。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