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在何处,莫愁石门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民谣《莫愁乐》真真切切地说出了莫愁湖的地点与由来。莫愁湖到底是有故事的,而且,还带些凄凉的意味。
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因家贫远嫁江东富户卢家,移居南京石城湖畔。莫愁端庄贤惠,乐于助人。16岁生得一子,家庭和美。后来,卢公子被征戍边,一去便杳无音信。莫愁日夜思念丈夫,就化作一泓湖水,随长江流到他的驻地白狼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姑娘,就把这湖称为“莫愁湖”。梁武帝亦有诗为证:“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候。”我对这个来自洛阳的女子有着无端的好感——传说中的莫愁温婉贤良,扶贫济难,是人们心目中善良的典范。后人为纪念她,便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
莫愁湖像南京的一枚通灵碧玉,埋在众人不识的街巷之间。试问大多数的游人,对于南京,除了中山陵夫子庙,是否还有关于莫愁湖的记忆?
还有很多。在莫愁湖边,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爱上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她血溅桃花扇的故事有无数版本,但是,那些血和泪都是真实的,在风尘之间流传着,仿佛水中洇开的一墨丹青,带着旧尘,迫着呼吸。
也许有人会依稀记得,越剧中有这么一出,大抵是和莫愁湖有关吧——《鸳鸯泪洒莫愁湖》,依旧是中国传统的爱情悲剧。永乐年间,公子徐澄爱上了丫鬟莫愁,私定终身,无奈身份悬殊,莫愁被徐澄的未婚妻挖去了一双眼珠,含恨投湖,痴情公子亦以死殉情。台上哭声一片,台下唏嘘不已。莫愁湖里,到底埋着多少秘密和眼泪呢?
春回大地,莫愁湖百种芳菲,千般红紫,垂柳吐芽翠如碧玉,枫树展叶艳若红云,充满盎然生机。紫苞红焰的珠砂玉兰花,宛如祝福的烛焰,晶莹洁白的绣球花,像无垠的雪海;金黄的迎春花开的满树满枝,花朵上伫停着金色的晨羲,微风轻拂,跌宕着万千金彩;火样的山茶,淡染胭脂的桃花,妩媚动人。还有那野草闲花,灿烂妖艳。然而,这还不是莫愁湖最浓的春色,只有海棠怒放,才能使人领略到“春深似海”的妙意。海棠盛开,气压千花万朵独显其艳,把春意烘托得更加浓烈。莫愁湖内成片成丛,有簇拥在湖畔池边的;有依偎在亭榭之前的,五彩缤纷各具风姿。此时的莫愁湖是“人行即从花下过,人停即在花中坐。”
炎热的金陵,素有“火炉”之称。此时的莫愁湖浓荫蔽日,风送幽香,为游人提供了一个“清凉世界”。漫步湖畔,远看碧绿的荷叶如翻滚的绿波;近瞧又像片片翠玉使人感到柔润清凉。鱼儿在新叶下游戏,蜻蜓在叶尖伫立,别有一番情趣。夏日的“莫愁烟雨”被誉为“金陵四十八景—— 怡然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