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再说长江(九)】水润锦官城(2)

2009-08-01 16: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有人形容,茶馆就是一座浓缩的成都。也有人说,就是要置身于这些狭窄、老旧的巷子里喝茶,才能真正贴近这座城市。老宋的茶馆,总能吸引这些喜爱老

有人形容,茶馆就是一座浓缩的成都。也有人说,就是要置身于这些狭窄、老旧的巷子里喝茶,才能真正贴近这座城市。老宋的茶馆,总能吸引这些喜爱老成都的茶客。在古老的成都从事着最时尚的职业,对于美丽分外专注的孙瑞,心里头也流淌着和宋仲文几乎相同的心事。成都最美的姿色依稀还是在它那古朴的风韵里。古老的宽巷子在岁月中渐渐残破,眼下,对它的保护是宋仲文最操心的一件事。他认为,它要留住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宽巷子片区属于成都城区的中心,土地资源十分珍贵。近年来,因为城市开发的需要,周边的西多老建筑被拆掉,作为成都的一个时代缩影和另一张面孔,政府希望通过部分拆除重建和部分修复保留的方式,对宽巷子进行保护。作为古街上的老居民,宋仲文希望能原汁原味地保存古街的风貌。在已经过去的千百年中,成都一直是大兴土木之地。水流、沃土、城郭使它成为所有人的天堂。帝王、商贾、文人墨客,这里,几乎聚集过中国古代所有伟大的诗人。千百年后,当帝王之梦烟消云散时,成都人仍然生活在远古诗人水气淋淋的文字中。在中国,这是成都所特有的。许多艺术家,像古代文人那样寓居成都形成这些特殊的聚落。诗人、作家、画家、建筑师,他们将自己的工作室建在城区周边的田野间。

在成都平原的西北面,岷江的汹涌雪水与一座苍翠的山峦相遇。山水之间,一座神奇巨大的水堰古已有之,涌向成都平原的岷江水因它而变得温顺起来。这些水流给平原上的人们带来富庶的生活和空灵的生存态度。2000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它造成了成都平原的过去和今天,它所包含的千古玄机至今还引人入胜。这座叫都江堰的城市因为古老的水堰而得名。每年的4月5日,当地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以纪念古堰的造就者李冰。同时,这也是川西农事中放水溉田的日子。2000多年前,迅速统一中国的秦国人为了讨伐古蜀东面的楚国。谋划修通从岷江进入成都再连接长江的水道,这个用于战争的水道变为新任秦国蜀守李冰心中的理想。史载,李冰溯岷江而上考察水情,他要修建一条不但能杜绝水患,而且能灌溉、航行的人工河流。石头、木桩、竹筐成为他最主要的修建材料。2000多年后,世人仍然惊异于这项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它包含着怎样的奥秘。李冰把工程的修建选在岷江河流的弯道处,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把江水引入工程的主体,包括被称为鱼嘴的分水堤、飞沙堰河宝瓶口。分水堤把岷江分为灌溉内江和排洪外江。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一来排遣洪水,二来利用大水进入外江的漩涡作用大大减少泥沙在宝瓶口的淤积。宝瓶口则是内江的进水口,控制着最终进入平原的水量。

古籍《华阳国志·蜀志》详细记录了都江堰给成都平原带来的天堂般的景象。在这幅依照清代古图复原的都江堰灌区图中,有序的水网像脉络一样伸向成都平原。在都江堰建成后的2000多年中,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人们在这里耕作、收获、生育、繁衍。十多年前,西方人开始对他们那些依河而兴的城市的河流进行修护。在中国成都,此时也在进行历史上最大的城市河流工程。工程带来一座城市的新生。2000多年前,水使成都通江达海富甲天下。今天,这仍然是一座被水滋润的城市。水,维系着它的记忆和生机。

2005年7月,孙瑞生下了一个女儿,从孙瑞的爷爷算起,这是她的家族中在成都出生的第四代人了。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