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不供电的大溪村,今晚发电了,这意味着有重要活动。五十几天来,移民代表已经来回两趟安徽,最终选定在安徽省长丰县落户。经过多次讲解,村民们好不容易搞懂了各项移民政策,最终,又回到了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补偿问题。接触到了补偿的细节,也就意味着拨动了村民心中的一个算盘。其实,村民们已经明白了,自己将要做出的牺牲,但是简单的几个数字难以算清,家乡的一草一木在每个人心中的价值。在算过大账之后,村民算一算小账也在情理之中。一只鸡,引得全场沸沸扬扬。事实上,在移民工作实施之前,长江水利委员会已经对三峡整个库区移民人口数量及房屋林木等固定资产现状,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蓦地普查。国家据此测算出给所有移民的财产损失补偿、搬迁运输和生活安置补助等费用。是否外迁,走还是不走,在这个夜晚大溪村各家各户都要做出抉择。就在大溪村民开始外迁移民准备的时候,整个三峡库区的第一批外迁移民启程出发了。2000你那8月13日,一个平静的早晨,在家门口拍了全家福之后,许继波告别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走出了家门。
浓雾中,许继波的小船穿过家乡的汤溪河赶往县城码头,当天,连同许继波一家人一共650名移民,就从云阳县这个古老的码头出发,永远离开了养育他们的三峡。顺着长江,前往上海崇明县的新家。他们成为三峡库区的第一批外迁移民。也是八月,大溪河水最丰满的时候,大溪外迁移民最后出发的日子渐渐地离近了。在三峡的风浪里开了大半辈子船的冉应福,终于下了决心,准备带上一家人和大溪256名乡亲一起外迁安徽。他把一身的手艺连同多年积累的资料交给了徒弟,却无论如何都割舍不尽对于三峡的回忆。儿时的玩伴、峡谷的涛声伴随他人生半百所有的故事,都在49岁这一年留给了家乡和长江。两年前,他本打算争取就地迁移,当时还买好了砖瓦建材准备盖新房,在决定外迁之后,他费尽了周折才转卖掉建材。在明清初年,为了弥补战乱带来的人口消亡,中国曾出现了两次“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潮。冉应福的祖先就是在300年前的一个夏天,沿着长江来到了大溪。常言说,破家值万贯。被外迁移民们首先抬到船上的都是几辈子人用过的桌椅板凳、坛坛罐罐,这些都是各家各户最有价值的东西,每一个物件都保留着家族的记忆。当它们随着江水被送到大江另一头的时候,会让远离故土的主人想起已经消逝的三峡岁月,让他们重新触摸到家园的脉搏。
300年,冉家赶上了历史上的两次大移民。搬迁就在今天,冉家邀请前来送行的亲友吃了一顿团圆饭,他们默默地品尝着故土难离的滋味。留下离开家乡的最后一张照片,此后江山万里、回望故土就凭着这一丝大溪最后的记忆。真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平常未必起眼的东西件件都舍不得留下。女人更知道家意味着什么,哪怕是一根针、一团线都是蕴含了几十年来编织起一个家庭的千丝万缕的情感。行李包里能塞的都塞满了,实在塞不下的大件物品,才送给亲朋邻居,但愿留下来的人能用这一丝情份维系着大江的两头。冉绍俊的图画或许可以成为那些外迁的三峡人梦回瞿塘峡口的凭据。在未来多少朝阳、夕阳之中,时时有着他们伴随长江滚滚波涛远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