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再说长江(三十二):江海交汇的地方(2)

2009-08-05 12:0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2005年7月,长江口的另外两个岛横沙岛和长兴岛划归崇明县管辖,“三岛联动”战略开始实施。面积最小的横沙岛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成为上

2005年7月,长江口的另外两个岛横沙岛和长兴岛划归崇明县管辖,“三岛联动”战略开始实施。面积最小的横沙岛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成为上海的森林生态岛,规划全岛森林覆盖率70%。距上海市区和吴淞口最近的长兴岛,成为三岛规划中唯一的海洋装备区,岛上的上海振华港机已经建起世界一流的生产基地,产品占有全球市场50%的份额。与振华港机相邻的是建设中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造船基地。从黄浦江边迁来的有着140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正在这里打造世界顶级水平的“新江南”,它将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造船基地,形成350万吨的造船能力。2004年开工的隧桥工程将通过江南支江底隧道,连通浦东和长兴岛,再通过大桥连通长兴岛和崇明岛,而江苏的启东和海门将通过大桥跨越长江北支水道,连通崇明岛。工程竣工之后,长江口三岛将与南北两岸全线贯通。

地处宝山区的吴淞口,是长江和黄浦江的门户。近年来陆续出土的铁炮是历史上吴淞口多次成为抗御外敌战场的见证。宝山区位于长江和黄浦江的夹角地带,陆地形成于1400多年前,面积近300平方公里。2003年江底隧道竣工后,宝山通过上海外环线与浦东和整个上海连为一体。宝山是上海重要的航运基地,有22个万吨级以上的码头,全年装卸1000多万个集装箱,进出口吞吐量2300多万吨。宝山的名字就得之于长江航运,在明朝永乐年间,吴淞口曾有人工堆筑的一座土山,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把它叫作宝山,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作为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在上海吴淞口与长江交汇。吴淞口西倚宝山、东靠浦东、北枕长江,距上海外滩27公里航程。当年人造的宝山,早已在潮水的冲刷下坍塌了,清朝初年的海禁政策也曾使宽阔的江面沉寂多时,直到160多年前上海开埠,吴淞口再次热闹起来。昼夜不停出入吴淞口的船只,带来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吴淞口也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的第一道大门。位于吴淞口的101号航标,是黄浦江与长江分界的标志,它面对的是一条100多年来中国最繁忙的航道。与101号航标相对有一座一百多年前荷兰人建造的灯塔,它是长江与黄浦江交汇点的标志。

黄浦江的源头,在1999年得以确认。那一年,上海市地理学会组织专家组沿江而上,来到浙江天目山北麓的龙王山。只见一股泉水从1500多米的山顶飞流直下,当地人叫西苕溪。专家们考察确认,它就是黄浦江源。西苕溪与黄浦江的另一条支流东苕溪汇合后进入湖州时,已经成为一条可以行船的水道,之后流入太湖,再经过淀山湖最后到达上海。黄浦江在汇入长江前穿过了上海,浦江两岸形成了浦西和浦东,这两块土地像亲生姊妹,都是喝黄浦江水长大的。然而成长的时间却相差了100年。20年前拍摄的《话说长江》上海十六铺码头的场景让许多上海人至今难忘。100多年来,这里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大最繁忙的客运和货运码头。近来,外高桥等长江岸边深水码头落成后,货轮不再到这里停靠,空运和铁路、公路运输发达了,乘船的旅客越来越少,2003年所有客运线路迁到位于吴淞口的上海吴淞客运中心,十六铺码头完成了它的使命。

1978年11月17日,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在长江岸边打下了第一根桩,这个后来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占地22平方公里位于长江与黄浦江汇合的夹角地带。宝钢的厂址选在这里,是因为它引进了国外全套的现代化设备,使用的是高品质的进口矿石原料。巨大的用量必然要靠大吨位的船舶运输,因此,入海口的长江岸边成为最合适的地点。现在宝钢的两个原料码头水深都达到负12米,10万吨以下的货轮直接停靠卸货。总长52公里的传送带把矿石从码头直接运送到车间。宝钢的三期建设工程历时23年,到2001年已全部完工。1998年,宝钢组成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今天的宝钢已形成2000万吨钢的年生产能力,自全球钢铁企业中名列前茅,并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袁正仲20多年前从长江上游的攀枝花钢铁公司来到宝钢,参加了全部焦炉的建设,至今,让他自豪的是宝钢煤气基本实现了零排放。宝钢年产钢1400万吨,需要用水5600万吨。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水循环设施,现在每年从长江取水只有20万吨,污水排放量为零。宝钢用科技和管理铸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用水系统。走进宝钢,看不见黑烟,闻不到异味。绿地和树荫映衬着办公楼、高炉和厂房。这些梅花鹿不是生活在野生动物园,而是奔跑在炼钢车间百米之外的围栏内。负责饲养它们的是宝钢唯一一位学习野生动物专业的大学生李军工。1995年李军工从东北林学院毕业来到宝钢,借助动物监测环境是宝钢办动物园的最初目的。但是李军工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这些孔雀和其他小动物散养在厂区里,让长江之滨的宝钢真正成为鸟语花香的世界。每年的春秋两季都有200多万只往返于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候鸟,在崇明东滩湿地落脚栖息,它们要为长达7000多公里旅程补充体力,近百种的候鸟里不乏国际濒危鸟类。东滩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候鸟保护区。崇明岛作为长江口的一块大面积尚未全面开发的净土,是长江上一片永远的绿洲。这块土地的生态价值为上海的未来发展留出了巨大的拓展空间。

2006年“五一”节前夕,瀛东村的男女老少正在为迎接旅游黄金周而忙碌。从6年前开始,瀛东村渔家乐旅游已和养殖、种植业一道成为村里的三大产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村口刚刚建好了一个旅游接待中心,这几年村里以兴办度假村和家庭旅馆两种方式发展旅游。现在,年接待游客量已达到3万多人。瀛东村在观光景区内开设了一个特殊的农垦博物馆,村民们搬来家里已经闲置多年的农具。曾经被垦荒者的汗水浸泡过的一件件农具,讲述着崇明岛不再重演的围垦历史。在瀛东村村口,一座花岗岩的雕像再现了当年最先到这里围垦的8个村民,他们记录了瀛东村的故事,成为崇明岛开发历史的一个缩影。为了保留长江口的这一抹绿色,他们停住了迈向滩涂的脚步。曾经参加过围垦的徐志民面对湿地,默默地守望着身后这片万里长江最东端的麦田。正是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普通百姓的付出,才使崇明岛正在成为长江这条巨龙衔在口中的一块翡翠。

今天的长江入海口,沙洲还在向大海延伸,沧海桑田的奇观将继续呈现。长江口的绿洲也会随之蔓延。这里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的归宿,就是地球上一条耀眼的银色飘带的终点。2006年,长江与东海的交界点,位于东经122度28分09秒比20年前向东推进了8.5公里。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