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1000多公里的长江下游,河豚养殖户郑金良正把自己繁殖的河豚鱼苗打包,准备投放长江。每年一次,郑金良都会往长江里投放160多万尾河豚鱼苗。投放鱼苗的第四年,郑金良在长江里发现了自己过去投放的河豚在生生不息的江水里,它们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族群。这个狭长水槽里游动的鱼,虽然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却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水槽位于炼钢车间的出水口,水源来自于生产排放的废水。这是江阴兴澄特钢有限公司炼钢车间内独有的一道风景。作为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鱼类对水质的变化最为敏感,代表着人类,鱼儿监督着炼钢车间水处理、排放的质量。2000年,兴澄公司总经理俞亚朋考察了位于德国莱茵河畔的巴顿钢厂,德国同行对莱茵河的行为深深触动了他。这是对母亲河发自内心的关爱。回国后,俞亚朋关闭了每年带巨额收益,但污染严重的老厂,在长江边的新厂区里,一套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处理设备日夜工作,废水经过鱼儿的检验后才能排入长江。莱茵河,欧洲第三大河。全流域覆盖了9个国家。220世纪50年代末期,莱茵河水质开始变坏。7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最浪漫的臭水沟”。河里的鱼类几乎完全消失。这20年,正是欧洲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工业时代,创造了巨大财富的莱茵河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面对渐渐失去活力的母亲河,莱茵河畔的居民开始反思自己,他们愧对这条自然和历史同样厚重的大河。从那时起,莱茵河的子民开始改变以前的习惯和观念,精心呵护着自己的母亲河。30年过去了,莱茵河水质在慢慢地恢复着,但要完全回到从前,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老楼前竖立着一座雕像,他就是这里的创办者林一山。蔡其华-----长江水利委员会第五任主任,相隔20年,两代对长江有着共同情感的长江水利人,却有着不同的治江思路。人水和谐相处保持长江的健康活力,是蔡其华面对的新课题。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时时刻刻了解长江的健康状况,测量长江的体征数据,寻找保护长江的办法,这些就是蔡其华每天重要的工作内容。
从空中俯瞰长江源头,如发辫甩开的水系,就像贲(ben)张的血管生机无限。在长江入海口,水流会在最新形成的土地上留下一道道沟痕,在它的两端,长江无尽相似,这是生命的足迹。从青藏高原格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开始,长江经过6380公里的里程,5400多米的跌宕,一路汇集几十条大河,从西到东横贯中国,成为了孕育伟大民族的生命之河。
这里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库。从这里开始向南流淌了亿万年的汉江的地理定势就此改变,这就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所在。当黄河渐渐失去活力的时候,一项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就此展开。从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水源地引水,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之水流入黄河古道,滋润大半个中国。
这是长江源头第一所小学----沱沱河小学的学生们每周一次的课外活动。和同龄人相比,这里的孩子们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责任,他们的脚下就是长江的源头净土。每年春天,崇明岛陈家镇中心小学的孩子都会到邻近水边的土地上植树。长江最后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在大江入海前为它种下了最后一抹绿色。这是长江边常见的景象,其中的欢乐,只有江边人才能体会。这份幸福是长江的恩赐。这是一幅完整的长江水系图,行走在大地上的江河网络宛如人体的经络。水,就是它流淌的气血,经络、血管支撑着认知和情感。长江同样具有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这,是江水孕育的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新的情感和认知。十几年来,卓玛每天都会到这里为长江祈福,她的叫脚下是长江流经的第一块湿地。卓玛希望和她共饮一江水的人们,都能掬起从雪山流下的源头净水。带着长江子民的祝福,谁就这样流经万里奔向大海。
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开播特别节目《以长江的名义》的彩排现场,一群来自大江南北的人以长江的名义聚集到了中央电视台最大的电视演播厅里。同一时刻,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正在为这台特别的晚会录制他们挚爱的《长江之歌》。从《长江之歌》诞生的那一刻,20多年来,这首歌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2006年6月27日,《以长江的名义》正是录制,传唱了20多年的《长江之歌》在此回荡在人们的心中。这是一次聚会,一首歌,让人们穿越了20年的时空。一条江,维系了人们不变的情怀。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慢慢打开。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浮现。
这是中国电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长江探源拍摄活动。《再说长江》摄制组脚下的每一步路都充满了期待与挑战。在长江源头,一段2公里的路竟然行走了6个小时。为了纪录令亿万人魂牵梦绕的那一滴水,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摄制组的每一个人都怀着虔诚的心灵,一步步走向了冰川深处。运用高原型直升机,人类的眼睛第一次从这样的高度,以这样的方式俯瞰母亲河的源头,这是世界大江大河中海拔最高的源头。55000分钟的长江最新高清影像覆盖了半个中国的行程,《再说长江》摄制组用心灵和长江对话。奔放、温婉、含蓄、坦荡,摄影机的镜头捕捉下长江的每一个表情,影像中不期而至的长江奇观,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缘分。人,一直是生生不息长江的灵魂。从源头到入海口,《再说长江》摄制组和近百位不同生活状态下的长江人朝夕相处,纪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纪录下他们的悲欢离合。这些动人的面孔和背后的故事,让默默流淌了亿万年的长江有了声音,更有了生命。
从远古走来,长江惊鸿一瞥。20年,占中国面积三分之一的长江流域诞生了新的标志、新的生活、新的梦想。一条大江带给人们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向往。这是生命的源泉,这是情感的源流。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江,一个共同的声音,中国!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